和一年赚一百万的IVD厂家销售聊天!
来源:Med新青年
老J是我的好朋友,30+,非科班出身,非知名企业的非知名销售,同时自己又在做点其他产品(和公司产品无竞争关系)的经销商,年前正好碰到他,看他满脸喜色,一问才知道去年收获颇丰,喜提人生第一次年入百万,为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感叹努力的聪明人往往不会混得太差。
1.职场上能多选就不单选
昨天我们的文章里面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职场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规定,比如销售不能自己开公司,做点业务,到底合理还是不合理?
规定下维护的是公司的利益,还是一种平衡,对打工人到底有没有好处?
老J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公司的业务靠身边我们这些朋友做得溜顺,能打电话的事情绝不会亲自跑过来。
这家伙如果过来一定是来请教一下我们最近在做些什么项目或者产品,想复制到自己的客户上去。
作为时间管理大师,老J把公司的业务和自己的业务平衡得很好,理得很顺,稍微再努力一点就追上公司的销冠了。
肯定就会有人来说:这样的销售不合规,不守公司规矩,厂家销售凭什么还自己在外面做业务。
老J的反驳很简单:我只需要不到一半的时间就能把工作做好,其他时间我难道在家里躺着给你编工作报告吗?
老板能到处开公司,办企业,我们下面的人就不能多劳动多赚点钱,又不影响公司利益,也提升行业知名度。
我听了差点笑出声,不过对于他的反驳也算认可,毕竟这个时代永远不会输的只有键盘侠,不同的人看法不同也是很正常的。
公司的规矩,行业的规矩,不能说大家都这样定就一定是对的。生活是自己的,把自己困在所谓规矩里面的人除了墨守成规(不代表是去违法犯罪),想象不出能够做出什么出彩的工作。
所以老J就是一位既要又要的典型,能做多选,就一定不做单选。公司让你完成的事情是应该完成的,但想要更多,那就得多付出。勤奋跑市场,多思考产品,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就看自己怎么用,既然有余力,为什么不去尝试呢?
除此之外,你看到云淡风轻的背后是你看不到的付出,从结果来看,老J还做得不错。
2. 不需要创新,只需要复制能力
老J另外学的很聪明的一点,就是努力去抓新项目和新产品的第二波,有点类似炒股去抓主升浪一样的概念。
刚出的新项目和新产品绝对不参与,这一波的风险远大于收益,做好了确实可能成为卖方市场,大富大贵,没做成呢?做成和做不成的概率又有多少?更何况自己还是一个实力并不大的小个体,在之前老J也会提前做点准备,一旦趋势稍微明确,便花大力气去运作。
这两天正好出差去了趟某一线城市,在中心的老城区闲逛的时候在看临街的门面,就发现某些类别的商铺特别多,和内地有些区别,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三年或者五年后的二线城市,五年或者十年后的三线城市是不是也将重复现在一线城市发生的一些故事?
回想过去几年从沿海往内陆扩展的城市建设模式、餐饮店、企业运营模式,无不例外都是如此。
再想想前几年三四线城市里面跟着搞新区,卖地修楼盘卖房子,又是跟着谁学的。
找准对标对象很重要,动手的时间更是关键。
对于有些人、有些事情,不要创新,需要的是复制能力,尤其是对于哪些处于0到1阶段的个人和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因为在这个阶段你是输不起的,确定的收益比不确定性的收益更重要,这几年老J收入的快速上涨也和这有不少的关系。
而对于行业中的小公司来说,其实你压根不太需要花钱去做什么行业调研,大公司都帮你做好了,你需要做的只有选择题。
3.资源少的时候只走一条路
大公司或者富豪有充足的的人员和资源,所以他能够用风投的思路,啥都去做,但对于绝大多数人和企业来说是需要去做选择题的。
不是每条路都适合你,抗原生意那么好,为啥就九安能赚200亿?原因可能很多,但一定不是运气好那么简单。
每个人和企业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表面上选择多是一件好事情,但最后结果未必。路太多,都不知道怎么走、怎么选。就好像前两天那位年薪不超过20W的小J不也有一堆offer招手,但一个都不能打,这样的选择算不上选择。
老J常跟我说,他是一个认定目标一条路走到黑的人,找准的目标客户花再多时间也想办法拿下,通常他一年给自己定的目标也非常少,但成功率却很高。
一方面是资源有限,另一方面也是精力有限,如同田忌赛马一样,在客户上花竞争对手不对称的时间和精力,最后收获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一条路,可能反而就是那条成功之路。
4.个人与体系
30+,100+,年轻,无限的可能。
这位老J好像有些不一样,但他也面临和我们最先介绍那位药代老J一样的问题:
在慢慢完成个人财富从0到1积累之后,如何去实现商业上从0到1的突破,也是这位年轻人现在迫在眉睫在思考的问题。
毕竟从之前年赚几十万到现在过百万,通过特殊时期的一些爆品、恰到好处的产品,再稍加运气,实际上并不难就可以实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变化,但不算裂变,甚至可以说通过简单的数量堆积就可以实现。
但接下来的上坡征程就更加艰难,如何从年赚百万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那么一年赚100万的人能简单通过粘贴复制把自己的收入扩大十倍吗?
不能,原因很简单:
他的资源、精力、能力、时间都达不到,人要睡觉,要吃饭,要休息,所以在这个收入基础上还想往上走,就必须要用不一样的方式。
从单打独斗的销售变为团队的带领者,让每个人跟着你一起赚钱,让你可以间接支配更多人的时间和精力,你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所以我们前面也说了,个人赚钱和体系赚钱中间有着一个巨大的鸿沟,药代老J如果一年不干活,能赚多少呢?为什么又有些人能够不亲自动手,依然能够赚钱?
抛开赚钱的金额,赚钱的方式和背后的逻辑才是最关键的。
从单打独斗的销售变为团队的带领者,让每个人跟着你一起赚钱,让你可以间接支配更多人的时间和精力,你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而这也是这位年轻的J总现在在思考的问题,相比同样年入百万,但年龄上已经步入职业末期的老J总,这位年轻的J总最大的优势还在时间,30岁,他还来得及去建立自己的团队, 还有空经历失败。
就像昨天聊的,职业发展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周期,30岁做上销售经理和40岁做上销售经理的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同样,35岁做上省区经理,后面才有可能有机会去往大区经理、区域总监、销售总监发展。
所以,年轻真好,在正确的年龄做正确的事情真重要。
5.最后
这个世界并不怕人想要很多,就怕想要的多,又不愿意付出,从销售个体的角度,年入百万在整个行业依然是绝对的王者般的存在,羡慕的同时,还是要看到思维和行动上的勤奋。
更何况往往还不需要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IVD这个领域,在中国这个如此大的市场,在未来一个并不短的时间里,通过有选择地复制国外的经验、一线城市的经验、三级医院的经验,依然可以在二线城市、二级医院上获得成功,而这也是很多人完成从0到1积累的最快路径。
在这个阶段,确定性比不确定性重要,思维和努力比天赋重要,并且每个时代依然还有当下的机会,我们这个领域远谈不上阶层固化。
年轻的老J还有充分的时间去试错,去想办法建立自己的体系,路不好走,但好走的只有下坡路,明天我们再聊一位完成这个裂变的J总,分享下他的苦恼和成功。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