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传播极快!这种病毒进入高峰期
有许多病原体都会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除了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以及肺炎链球菌等,一种名叫“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病原体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个冬天,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下简称RSV)病例在欧美国家激增,大量患儿涌入医院,已导致多国儿童病床紧张。
RSV是造成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研究显示,超过60%的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及80%的1岁以下婴儿感染是由RSV引起。
公共卫生专家认为,新冠大流行期间采取的防控措施打破了病毒活动的周期性,RSV一度进入低活动状态。随着防疫模式调整,RSV与新冠共同流行无法避免。
婴幼儿警惕呼吸道病毒感染
目前正值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专家提醒,免疫力薄弱的婴幼儿更应警惕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
专家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儿科医生都很熟悉、堪称“古老”的呼吸道病毒,几乎所有孩子在婴幼儿时期都感染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与病毒研究室主任谢正德:呼吸道合胞病毒传播非常快,特别注意的应该是儿童,特别是小年龄儿童、婴幼儿。它是婴幼儿住院的第一位的病毒病原,它有时可引起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有时候需要住院治疗。
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气溶胶、污染物表面进行传播。婴幼儿感染后的症状包括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发病两三天以后可能出现喘息症状,甚至发展成喘憋性肺炎,出现缺氧、喂养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
中国是全球因RSV感染,导致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住院负担比较重。
去年第四季度,北半球步入冬季,欧美诸国面临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三种流行病毒夹击。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对于儿童来说,主要是RSV感染导致的冲击。
RSV是引发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它可以感染全部年龄段人群,并且一次感染后无法形成终身免疫,还可以反复感染。对于脆弱的婴幼儿、老年人和慢病人群,RSV更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乃至引起死亡。
中国是全球因RSV感染导致儿童下呼吸道感染(LRTI)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估算的数据称,中国每天约有高达2500名儿童因RSV感染而住院治疗,且大多数RSV相关住院病例发生在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中。“从目前看,RSV的绝对负担还是比较高的状态,尤其是6月龄以下的婴儿。”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有说。
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疾病负担也不能被忽视。许文波提到,老年人的RSV流行没有很好的监测,在国内的哨点监测也显现出老年人也有合并RSV导致疾病负担加重的现象,就像流感或新冠感染导致基础病加重,导致重症或者死亡。
RSV至今无有效疫苗,高峰期一般出现在1月或2月
过往经验表明,RSV在北半球的流行季通常始于10月或11月,可持续到次年4月或5月,高峰期一般出现在1月或2月。
RSV的传播途径与新冠病毒类似,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以及直接接触传播,这也意味着防控隔离与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也会影响RSV的传播。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有表示,从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点来讲,在疫情防控“放开”的情况下,势必会有多种呼吸道病毒(包括RSV、流感、新冠)共同流行的状态出现。
RSV至今无有效疫苗,也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这也是该病毒依然造成很大疾病负担的一个关键因素。正因此,李有表示,RSV对婴幼儿的健康隐患是不能忽视的。
小婴儿RSV感染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具有迷惑性,很多RSV感染的婴儿并不出现发热,当感染累及下呼吸道,如支气管或肺部时,可能上呼吸道相关症状并不明显,只是表现出喘憋和呼吸不顺畅,容易被家长忽略。
在新冠大流行尚未结束之时,RSV流行高峰的到来无疑将给公共卫生系统造成更多一重的冲击。专家表示,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与防护措施十分必要。
来源: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宁波晚报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