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查处的医疗领域典型案例,及时分层分类公开曝光、强化震慑。
2月6日,中纪委官方网站发布了严查医疗领域隐蔽利益输送的文章。其中举例说明了高压震慑下医疗领域风腐问题不断隐形变异、迭代升级的情况,明确将针对暴露的短板开展专项整治。
在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的5起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例,其中2起是发生在医疗卫生行业的以科研赞助、支付回扣形式进行的商业贿赂事件;中纪委在文章中详细披露了一则典型案例。
穿戴普通、开二手车、生活节俭的院长 私下却大肆收回扣且机警
去年落马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人民医院原院长贺宪伟就是典型之一。文章中描述贺宪伟平日里穿戴普通、开二手车、生活节俭,但是在上任不久后便大肆收受药品回扣。
2014年6月,任院长半年多的贺宪伟,主动联系黑龙江省某医药公司董事长何某某,双方约定在一条僻静胡同见面。贺宪伟以“不给回扣不用药”相要挟,最终商定何某某自当年8月起,按呼中医院在该公司采购药品总额的15%给贺宪伟回扣。
随后贺宪伟如法炮制又找多家医药公司要回扣,涉及全国10余家医药、医疗器械公司,还违规干预医院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收受好处费,共计收受钱款375万余元。据专案组介绍,贺宪伟防范意识很强,侦查时难度大;其都是在无摄像头地点与药商单独见面,每次联系使用不同号码,不说话不下车收钱即走,而且回扣均是现金,几十秒就完成交易立马离去,再通过亲属存入外地银行。
贺宪伟于2022年被查,随后被“双开”,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医疗腐败形式不断变异升级 监管部门将深挖隐蔽利益输送链
除此之外,随着反腐力度加大,医疗领域腐败问题不断隐形变异、迭代升级。
有的人“躲在背后操盘”,有的人“隐藏真实身份”,还有“定制式”招投标、“规避式”委托采购、“供股式”入股分红、“福利式”研讨培训等五花八门的形式,中纪委也列举了两则典型案例。
贺宪伟案中就有一个医药代表隐藏身份的案例。为了规避风险,某公司医药代表张某某让她人代替自己出面,并谎称是自己,最后办案人员扩大范围,在3000多张照片中才找到行贿人的替代者,顺藤摸瓜找到张某某。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志龙依靠掩盖身份,操控医药回扣利益链。在与医药公司、医药代表联系时,以其表弟费某名义出面;在向医生发放药品回扣时,由其亲属出面、中间人作过渡;赃款走账时,账户皆以亲朋名义开具……通过精心伪装,孙志龙先后196次非法收受药品回扣,共计1600余万元,其因犯受贿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200万元,对其受贿所得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反腐、廉洁是必学科目 持续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
虽然医疗领域专业性较强,相关违纪违法行为具有一定隐蔽性,但贪腐手段再隐蔽,总会留下痕迹,只要深入挖掘其中联系,总能发现背后利益输送人员、资金走向等。接下来中纪委表示,将根据这些案例中暴露的短板开展专项整治。
1、立足职能职责强化医疗领域监督。
针对公立医院内部监督乏力问题,纪委监委开展公立医院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任命公立医院纪委书记为监察专员,设立监察专员办公室,与医院纪委合署办公。改革后,监察专员办公室成为上级监委在公立医院的常驻机构,而非其内设机构,履行对其公职人员的监察职责。
2、督促主管部门完善制度机制。
纪委监委督促市各级医疗机构健全完善内控机制,并将廉洁教育纳入新员工入职培训必学科目。
3、开展医疗卫生领域警示教育。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查处的医疗领域典型案例,及时分层分类公开曝光、强化震慑。
来源:中纪委、医药慧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