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不觉天涯远,扬帆远航再出发。2023年教育处将与全院师生碧波同途、兰舟共济,全力以赴踏入新征程,为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医学人才培养基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碧波同途,兰舟共济。2022年,在院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教育处协同各教学基地、教研室和导师,以教育、科研、人才三位一体整体部署为指引,聚焦内涵培养,打造教育教研高平台;面对疫情反复延宕,全体师生大义担当,休戚与共,奋力推动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许多具有突破性和历史性意义的成绩。
1. 积极拓展院校合作、丰富协同教育模式
积极拓展和深化与国内一流医学院校合作,共同搭建平台、培育人才,激发交叉学科生长点。制定和实施更具战略性前瞻性的教育规划,不断提升发展新动能,实现4个“首次”。
季福绥院长寄语北京医院2022届毕业生
一是首次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招收研究生。北京医院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临床医学院,2022年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各5名,导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双方积极探索临床医学与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医工交叉学科,以及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转化医学等教学科研联合团队和机构的建立。
二是首次拟定合作协议,由北京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培养改革项目,积极探索教学方案,通过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过程,培养切实具有中西医临床综合诊疗能力的学生。
三是首次在协和医学院开设理论课。肖飞教授讲授《临床生物样本管理与生物信息处理》,深受不同专业学生的喜爱。
四是首次培养的协和八年制博士生2人顺利毕业。
2. 锚定高质量发展、深耕卓越人才培养
CPR培训
研究生导师队伍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条件。教育处不断探索,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医院官网设置研究生导师专栏,全面系统地介绍北京医院研究生导师的专业特长、研究领域和招生要求。
为方便广大考生和家长,利用云端模式开展网络招生宣讲,逾万人在线观看。举办第二届北京医院大学生夏令营,深受学生认可,报名人数较去年增长一倍,优中选优后140名大学生入营,最终评选出优秀营员30名。
2022医技迎新暨住院医考核动员会
时代坐标镌刻奋斗足迹,梦想征程映照如磐初心。莘莘学子在北京医院踔厉奋发,笃学尚行,也收获满满,硕果累累。2022年度学生集体和个人分别荣获协和医学院校长奖、北京大学先进党组织、优秀团支部、先进班集体、五四奖章等,累计获奖30余项。
注重住院医师培养,打造示范基地。2022年我院住院医师、专硕研究生共125人参加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122人通过顺利获得结业合格证书,通过率为97.6%,居北京市各大综合性三甲医院前列。
3. 扎实推进学生管理、精心营造教育生态
院领导调研王府井学生宿舍区
关心关爱学生,多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全覆盖式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为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和环境,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学工作需要,在院领导的大力统筹和支持下,完成新宿舍区的规划设计和装修改造。教育处联合后勤管理处、保卫处,历时3个月完成235名学生的周转、搬迁工作。
4. 科学高效应对疫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北京医院学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面对疫情,教育处与全体师生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不折不扣推动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地,多次深入学生宿舍区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倾听并解决学生诉求。
攻坚克难关键时刻,学生们坚守在生命救治最前沿,教育处引导学生骨干在宿舍区建立起学生自主管理组织,高效沟通,合理分配物资,发布抗疫小贴士,共同构筑起宿舍区疫情防控的坚实基础。
5. 提升教育数字化能力、实现学生信息化管理
探索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转型升级,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动工作流程再造和优化。细化培养数据,实施动态实时管理,提升教育管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处年培训学员900余人,人员类型多、来源广、流动大、入学时间不固定。实现信息化管理后,高效地完成了疫情期间的统计上报工作。此外,还实现了宿舍信息管理、学员信息手机二维码查询等功能。
6. 优化综合素质评估、推进教育向内涵式发展
学生党支部参观北大红楼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获批北京市教育项目课题《基于医院教育体系的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培养评估的探索》。以课题为引领,力求构建德育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多维度”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充分结合起来,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培养方式,同时有助于教育处和导师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共同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7.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杆
2023年,教育处将以前期学生自主管理组织为基础,在院内成立学生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与科研处合作,以北京医院“青年学术联盟”为依托,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交流沙龙,搭建合作平台,调动青年学生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依托课题研究,探索新型评估手段,对在培学员的医学专业素质和综合人文素养进行客观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对培训基地和科室负责人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
推动与国内一流医学院校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向更宽领域拓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知识复合、学科多元、产学融合、代际结合的导师团队。进一步优化招生指标分配体系,加强指标倾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以“流程高效有序、问题及时反馈、结果精准实用”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信息管理台帐。注重伴随式采集与过程性评价,利用云技术实现教学管理的个性化要求,推动学生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
有梦不觉天涯远,扬帆远航再出发。2023年教育处将与全院师生碧波同途、兰舟共济,全力以赴踏入新征程,为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医学人才培养基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撰稿:教育处
审校:教育处 邹彤
宣传处 孔竞 孟令芸
主编:孔竞 监制:李赵城
编辑制作:宣传处 吴一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