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融合检测助力实现NSCLC精准诊疗
韩昱晨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病理科 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导
国际肺癌研究组织(IASLC)病理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胸部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分子病理学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病理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学会病理委员会委员
中华病理学杂志通讯编委
罕见”但重要,RET融合检测助力实现NSCLC精准诊疗
韩昱晨教授: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RET基因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RET融合这个靶点非常重要。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前列。近十余年来,靶向治疗药物极大地延长了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的生存期,也使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尤其是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除常见驱动基因变异(如EGFR、ALK等基因变异)以外,越来越多的罕见基因变异(如RET融合、MET扩增或exon 14跳跃、ROS1融合等)也被检测到并在临床得到应用。
“罕见”是指这一类基因变异的发生率较低,但这并不代表携带这些基因变异的患者的绝对数量少。我国NSCLC患者中RET融合的发生率约为1.4%~2.5%,但以我国每年的NSCLC新发病例数来估算,中国每年新发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可以达到上万人。而这些数以万计的RET融合阳性的NSCLC患者可以从针对RET融合的靶向治疗中获益。
第二,目前临床上针对RET融合检测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随着药物研发的进步,针对罕见基因变异的靶向药物层出不穷,并展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2021年3月24日,普拉替尼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RET基因融合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成为首个在中国获批的RET抑制剂。这些RET抑制剂的出现,为更多RET融合阳性的NSCLC患者带来获益,也使得规范检出携带有RET融合的NSCLC成为目前临床的当务之急。
基于这些背景,2021版《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对RET融合检测做了更新,对于不可手术的III期及IV期NSCLC患者,RET融合检测上升至与EGFR、ALK、ROS1基因检测并行的I级推荐检测。这意味着NSCLC患者可能需要更广泛地进行RET融合检测,以筛选出可能从RET抑制剂治疗中获益的RET融合阳性患者,为这类患者提供最大化的治疗获益。
此外,RET融合也是EGFR-TKI及ALK-TKI获得性耐药机制之一。因此,RET融合的检测对于EGFR-TKI及ALK-TKI耐药患者的预后及耐药后治疗也有指导意义。对于接受过EGFR-TKI或ALK-TKI并耐药的患者,推荐其进行RET融合检测,检测阳性的患者可以接受RET抑制剂治疗。
声明: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