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听懂孩子的“求救”,别再让心理疾病残害青少年

2023-02-04 11:13   泸州市人民医院

他们的认知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他们上课容易走神,记性差,反应慢,学习成绩下滑。当成绩持续下降,他们可能会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陷入一个自己无力阻断的恶性循环中。

近日,江西省一名中学生自缢事件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似乎近几年来,我们从网络、媒体上看到类似的新闻越来越多,在惋惜之余,也有不少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多次发出“求救”,却没有人听见? 

辨别孩子异常言行是发现心理疾病的关键

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表现并不典型,常常容易被父母、老师或同学朋友忽略,或者把这些异常的言行当作因学业压力、人际冲突、家庭关系等因素造成的正常行为。 

而对于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来说,不被人理解、没有人倾诉的处境会让他们愈发不愿与人交流。因此青少年心理疾病很容易漏诊,造成严重后果。

能够及时发现和辨别孩子的异常言行,是早期发现和干预孩子心理疾病的关键。

 “小孩子把活啊、死了的挂嘴上” 

 “哭着打电话说不想上学” 

 “挺内向的孩子,好像突然开朗了,

甚至有些聒噪......” 

这些往往不被重视的现象,极有可能是孩子走在极度危险边缘的预警,甚至是向家长发来的最后“求救”。 

孩子的“求救”你能否敏锐察觉?

青少年是否患有心理疾病,可从五个方面去发现和判断:

1情绪低落和暴躁

青少年变得爱哭、易烦躁生气。出现不同程度的违规违纪或攻击行为。可能表现为骂家长、同学、甚至老师,或者是砸手机、摔门、砸电脑等。

2兴趣下降与社会退缩

他们不再喜欢以前感兴趣的事,甚至说出“活着没有意思”等言论。他们变得喜欢独处,不愿与任何人交流。

3躯体症状

他们可能伴有躯体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头痛、睡眠差,黑白颠倒,或者是早醒,且醒来时情绪低落和疲惫。有些还有胸痛、胃痛、荨麻疹等症状。或离开特定环境后症状消失。

4自我管理能力下降

具体表现为自我约束力下降。他们变得不爱说话、回避交际等,常表现为厌学、甚至逃学,或者是沉迷于网络游戏。

5认知能力下降

他们的认知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他们上课容易走神,记性差,反应慢,学习成绩下滑。当成绩持续下降,他们可能会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陷入一个自己无力阻断的恶性循环中。

孩子言行有上述特点就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同时具备多个表现要高度警惕孩子已患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你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请一定要重视,并给予他们关爱与温暖、理解与支持!且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可以帮助孩子消除负性情绪建立自我认同,恢复身心健康。

本期审稿医师

15791675467300253

王萍

心身医学科  医学硕士

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擅长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睡眠障碍、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治及心理测评。

声明:本文仅用于大众医学科普传播

-END-

编辑丨姚淮育  责编丨梁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情绪低落,青少年,心理,医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