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南京大学丁爱军/黄昕团队阐明全球不同沿海气候区极端野火的天气尺度正反馈机制

2023
02/04

+
分享
评论
生物世界
A-
A+

此次在 Science 杂志发表的成果,是上述系列工作基础上的重要突破,其创新之处在于发现野火不仅是传统认识上的受气象条件的调制。

野火 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会对下风向地区的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其所排放的具有辐射特性的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在地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植被生态系统中野火的生消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人类活动外,气象条件等自然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气象条件不仅决定植被生产力和燃烧季节 (燃料量与可燃性) ,也在火灾的蔓延和演变 (即火行为) 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正因如此,当前学界通常将极端野火事件频率的增加与气候变化直接关联。

然而,野火发生频率和强度存在多种时空尺度,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短期难以改变这一背景下,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可预报的时间窗内 (如在1-2周的天气尺度上) 认识影响野火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复杂理化机制与关键控制过程,从而为人为主动应对与精准干预以实现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支撑。

2023年2月2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丁爱军 教授与 黄昕 教授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 Smoke-weather interaction affects extreme wildfires in diverse coastal region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还被作为同期亮点成果。

这项最新研究发现,作为全球重要自然灾害的 野火 , 不仅受气象条件影响,而且其所排放气溶胶的辐射效应也可改变气象要素,由此产生天气尺度的正反馈机制显著增强全球不同沿海地区的极端野火事件 。

89761675465773296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过去20年全球不同野火燃烧区的卫星观测数据,发现美国西岸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地区的野火燃烧面积存在着显著的天气尺度变化,并分别在1周和2周时间尺度频谱最强,前者受风速和湿度控制,而后者则主要受降雨调制 (图1) 。

69601675465773690

图1 全球典型区域野火强度的天气尺度变率及关键气象要素演变规律

研究团队进一步对2020年9月美国西海岸破纪录超级野火事件和2004年3月中南半岛森林大火开展气象-化学全耦合数值模拟,揭示了两个地区不同的野火天气尺度变率和主控因子背后的机理。研究发现,在美国西部的地中海气候区,野火排放的烟羽可增加气溶胶光学厚度,通过气溶胶-辐射-边界层相互作用增强局地热力环流 (更多的干热山风) ,由此引起野火区风速的增大、湿度的减小和大火潜势的上升,从而显著增强野火气溶胶的排放并导致峡谷城市空气质量的急剧恶化。

然而,位于亚洲季风区的中南半岛则有所不同,抬升烟羽的辐射效应在我国南部沿海和南海北部导致气溶胶-边界层-低云-季风的相互作用,显著降低南海向半岛横断山脉东侧的水汽输送,从而减少当地的降水并进一步延长燃烧季节。两大地区的野火天气反馈机制均由吸收性气溶胶 (如黑碳等) 的辐射效应引发的边界层热力层结和水汽输送的改变所导致,但两地野火天气反馈作用的时空尺度不同。中南半岛地区野火燃烧烟羽可被抬升至高空后沿着我国南部沿海传输上千公里,并伴有复杂的云与降水过程以及大尺度环流的参与,故而该地区野火天气反馈的时间尺度较北美西岸则相对更长。

34291675465773872

图2 典型地中海气候和季风区的野火-天气正反馈机制

丁爱军 团队近十年一直深耕气溶胶-边界层-辐射相互作用研究方向。最早始于2012年南京“6.10黄泥天”污染事件,团队基于长三角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SORPES的第一手观测数据,结合数值模拟揭示了农业秸秆焚烧排放的辐射性污染物所导致的气溶胶-边界层理化过程相互作用的独特机制,发现相关过程可影响二次气溶胶生成、改变大气边界层热力结构并改变局地气温和降雨等 (Atmos. Chem. Phys. 2013, 2016) ; 进一步研究发现黑碳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 (命名为“穹顶效应”) 显著加剧我国超大城市重霾污染 (Geophys. Res. Lett. 2016, 2018; Atmos. Chem. Phys. 2018) ,并可增强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霾污染的跨区域传输 (Nature Geoscience, 2020) ,相关发现为区域尺度大气复合污染的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团队进一步致力于相关过程在区域和全球尺度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研究,发现气溶胶在全球若干典型地区均能影响逐日天气预报 (Sci. Bull. 2021) ;其中在中南半岛,可通过比全球其它地区(如非洲西岸等)更强的气溶胶半直接效应加剧我国南部沿海的低云的生成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并在厄尔尼诺年导致更强的跨洲际臭氧传输 (Nat. Sci. Rev., 2021) 。相关成果共有10余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多项成果被 Science、ScienceNews 等予以采访/报道、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团队成员先后获国家杰青和优青资助、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并获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奖和科学探索奖等。

此次在 Science 杂志发表的成果,是上述系列工作基础上的重要突破,其创新之处在于发现野火不仅是传统认识上的受气象条件的调制。燃烧排放的气溶胶也可经由复杂的反馈过程显著改变影响火行为的风速、湿度和降水等关键气象参数,进而增强野火的蔓延和扩张并产生更强的环境健康效应。该发现对全球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极端野火事件的预测与提前干预有重要科学支撑,也有望为我国西部和大兴安岭等复杂地形地区的山火防治提供参考;同时,该成果对全球典型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以及气候变化应对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黄昕教授和助理研究员丁可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丁爱军教授和黄昕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符淙斌院士和谈哲敏院士的悉心指导,论文合作者还包括德国马普化学所、加州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机构的学者。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青年基金、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以及腾讯基金会的资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气候区,野火,气象,研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