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瘤的大小、范围及内部结构特征,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海淀院区超声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女超人
病例一:女性,26岁,右小腿不适数月。
图一:右侧比目鱼肌内混合回声,范围约3.1×1.1cm,内部见网格样低回声及斑块状强回声。
图二:肿物边界不清晰,形态欠规则,无明显包膜
图三:肿物内部血流信号丰富
病例二:女性,75岁,左前臂发现肿物约6年,近两年伴肿胀增大,2年前于外院检查诊断为神经纤维瘤。
超声图像:
图四:左前臂肌层混合回声,大小约6×2.4cm,边界不清晰,内多发条状低回声。
图五:肿物质硬,内多发强回声斑块
图六:肿物内少量血流信号,条状低回声未见血流信号,伴血栓形成。
血管瘤也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皮肤、肌肉、肌腱、滑膜及结缔组织,血管瘤约占软组织良性肿瘤的7%。肌内血管瘤在良性血管性肿瘤中占 0.8%,多见于四肢(约占 45%),其次为躯干。可能是胚胎期少数血母细胞与发育中的血管网分离所致,少数可能还与外伤有关。
血管瘤临床分型:
毛细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蔓状血管瘤
混合型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发生于四肢的少数血管瘤呈蔓藤状生长,血管壁厚,内径相对较大,扭曲蜿蜒。血管瘤发生于肌肉组织内多呈浸润性生长。
肌内血管瘤病理本质上是一种血管性错构瘤,由紊乱增生的扩张(或不扩张)血管及不等量的纤维、脂肪组织等非血管成分组成。
超声表现:
肌肉内可探及不规则、不均质的低强回声或低无回声,质软边界清或不清,一般无明显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有不规则的无回声区,与不规则强回声区交错分布,病灶内可见强回声静脉石或钙化灶,探头加压时体积可缩小,无回声区可以变小或完全消失,血流缓慢时,可伴血栓形成,彩色血流显像 加压时肿块内可见少量点状、条状血流信号,可了解血流的速度、流向及来源。
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瘤的大小、范围及内部结构特征,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