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医学科技创新 | 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展示——心脑血管病血循环通路关键影像技术和可视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上海医学科技奖
为表彰在上海卫生健康系统中做出优异科技创新成果的医学工作者,2021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在沪举行。
仁济医院共有6项科技成果荣获本届上海医学科技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快来看看这些获奖项目吧!
2021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心脑血管病血循环通路关键影像技术和可视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项目完成人
周 滟 许建荣 吴连明 赵辉林
徐 群 所世腾 赵锡海 朱 君 石 峰
项目简介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医学影像在心脑血管病早期诊断、治疗引导、疗效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防治的推进,对医学影像的精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泛血管”理念的深化,对医学影像的系统性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以上难题,周滟教授带领团队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科学探索,建立完善的心脑血管病影像平台和可视化评价新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创新成果。
(1)首创多对比快速全景血管成像技术以及新型颈动脉管壁成像线圈,推动了多项快速、高效检测血管床病变MRI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实现了在25分钟内完成卒中病因检出和责任病灶判定的一站式影像学检查,指导颈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介入开通率大大提升;
(2)首次利用多模态影像、脑网络分析技术进一步明确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更新了常规临床对病变范围的认识,自主研发人工智能算法并且实现产品化落地,提高了脑小血管相关认知功能改变的早期筛查准确率,用于“脑健康和记忆”专病门诊,并在浦东社区广泛推广。
(3)制定指导心肌梗死治疗的心血管磁共振影像规范与标准,提高可挽救心肌评估准确率,采用该技术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72小时采取心肌保护措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降低20%以上。
本项目在Radiology、Strok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的20篇主要论文总影响因子为127,他引503次。牵头制定上海市卫生健康地方标准1项,参与制定规范标准和专家共识5项,研究结果写入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共识。授权发明专利8项(包括美国专利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2项、医疗器械注册二类证1项。该影像平台的建立为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保驾护航,每年超过9000名患者受益,研究成果已推广至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6家医院。本项目使影像学评估成为心脑血管病诊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推动了我国心脑血管病研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放射科介绍
第一完成人周滟
仁济医院放射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上海市第一批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放射科正在从传统的形态结构影像学发展成致力于分子影像学、心脑血管高端功能成像、医学影像大数据平台、肿瘤放射组学及人工智能成像研究的教学、科研引领下的新型放射科,并形成了以心脑血管一体化影像、肿瘤精准化影像为两大特色的亚专科。历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在各类杂志发表文章600余篇,其中被SCI(E)/EI收录300多篇,多篇论著发表于相关领域国际顶尖杂志(Radiology、Stroke、ATVB等)。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主编专著《膝关节MRI诊断》、《风湿性影像学》、《弥漫性肺病的CT诊断》和《腹部影像解剖图谱》等,参编30余本。获得10项国内或国际发明专利授权及软件著作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