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常态化的疫情,干细胞以及干细胞外泌体的深入研究能为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期待实际应用于社会化的新冠肺炎治疗,更大程度地帮助全球疫情实现稳定控制。
1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指出,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感染高峰期暂时过去了,然而还有一部分人还未从新冠感染中恢复到平常的身体状态上。
从披露出的新冠感染后的进程来看,咳嗽是新冠发病后病程最长的症状。它的危害远不止破坏呼吸道那么简单,尤其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有很大可能伤害到肺部,甚至有的人查出白肺。
新冠病毒感染导致肺部损伤
香港玛嘉烈医院传染病中心曾对首批出院病人进行了跟踪,结果发现有30%的康复者肺部功能受损两至三成。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步速较快时会气促,无法正常做运动,甚至不能做回以往的工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指出,肺部严重感染会发展为肺纤维化,一部分重症患者治愈后会出现肺纤维,影响日常生活,发展到晚期只能肺移植。而且目前对于肺纤维化,还没有特效药,病情是不可逆转的。
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肺脏组织结构破坏,还可能进展为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此为各类病毒性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最根本原因。
干细胞及外泌体修复肺部损伤
目前还没有治疗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但间充质干细胞(MSCs)凭借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型治疗方法。
干细胞主要通过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控制肺部急性炎症反应、减少肺纤维化的发生以及促进内源性修复等机制来发挥作用,对于缓解呼吸窘迫症状、抑制肺部急性炎症进展将有积极效果。
也有研究认为,这些免疫调节作用是由MSCs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如外泌体介导的,可以有效减少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和ARDS的发生,以及降低肺纤维化水平,促进组织损伤修复。
轻症、重症都有效,干细胞外泌体雾化治疗新冠安全可行
2022年6月,《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江苏省无锡第五人民医院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雾化治疗新冠肺炎安全可行。
研究人员对7例新冠肺炎患者(2名重症、5名轻症)进行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外泌体雾化治疗试验,并评估了主要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一名轻症病例影像学变化:2020年4月3日,该患者第一次CT扫描显示左肺下叶外有孤立结节,4月4日,患者接受外泌体雾化治疗,4月10日,第二次CT检查显示左肺下叶结节密度明显降低,大小也缩小,4月21日,第三次CT检查,左下肺病灶完全吸收,从发现结节到完全吸收肺部病变所需的时间为18天。
相比之下,另一例患者(轻度病例,无雾化治疗)类似肺部病变的吸收时间为27天。
重度患者前后影像变化:以患者2为例,该患者从2020年2月27日开始接受外泌体治疗,3月18日,患者的CT扫描显示双肺病变明显吸收,病变密度消退。4月1日,该患者肺部病灶完全吸收。
而未接受外泌体治疗的重度患者,吸收肺病灶后仍然存在纤维脐带阴影。
了解干细胞外泌体雾化吸收
外泌体是囊泡的一种,它的存在就像是细胞之间的“快递小王子”,是细胞之间交流信息、交换物质的载体。
外泌体的功能作用归因于分泌它的细胞。干细胞外泌体与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性能,同样可保护肺部,防止肺纤维化,减少肺部损伤。
一般来说,药物雾化是治疗肺部疾病的有效方法。雾化的MSCs来源的外泌体可以到达肺部的精细结构,如细支气管和肺泡,以直接将抗炎分子递送到它们的靶位。
雾化吸入MSC来源外泌体不会诱发急性过敏反应或继发性过敏反应,同时促进肺部病变的吸收,并减少新冠肺炎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
面对常态化的疫情,干细胞以及干细胞外泌体的深入研究能为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期待实际应用于社会化的新冠肺炎治疗,更大程度地帮助全球疫情实现稳定控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