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新冠市场:8款口服药疗效、售价、营收对比
随着2022年防控政策的变动,国内新冠疫情的局面发生重大变化。最终,这场长达3年的战役,在几个月内,以调整为“乙类乙管”而结束。
从草木皆兵,到闻新冠色变,到坚定清零,再到如今的乙类乙管,中国的新冠走势可谓是“来势汹汹,去也匆匆”。
回首三年,从阿尔法到奥密克戎,病毒毒株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异。奥密克戎是最后出现(被报告)的第四代毒株,也是目前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处于持续进化中。
制图:新京报
前两天,两款国产新冠口服药同日获批的消息相信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刷屏,对国产新冠特效药物市场来说确实是0的突破。
算上君实生物、先声药业这两款药物,目前全球范围内获授权可用于新冠治疗的口服药物已经达到了8款之多,其中在中国上市的有5款,3款国产,2款进口。
bioSeedin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01
价格对比
从价格对比来看,目前阿兹夫定仍然占据了绝对优势。根据说明书介绍,该药1毫克的规格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年患者。推荐剂量为成年患者每次5毫克,每日1次,7日为一个疗程,正好是一瓶(35片)的用量。此前阿兹夫定片定价为350元,经过国谈后最新价格为175元。
其次为先声药业的SIM0417(先诺欣),根据最新消息,先诺欣的首发报价为750元,原料药成本为334.53元,直接研发费用达到5.02亿元。
VV116的定价还未公布,但从2021年12月31日,已在乌兹别克斯坦获得批准用于中重度COVID-19患者的治疗。据报道,VV116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售价为185美元。
而几款口服药物中最昂贵的要属吉利德科学的瑞德西韦(remdesivir)。该药物原本的研发目标是抗埃博拉病毒,后续才转向抗冠状病毒治疗。2020年5月7日获得紧急授权用于重症的住院患者,定价为每瓶390美元,大多数患者预计将接受为期5天的疗程,共计使用6瓶,价格高达2340美元。
02
市场表现对比
目前,在8款药物中只有4款药物有市场表现,其余4款药物还在商业化准备当中。
bioSeedin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辉瑞的Paxlovid毫无意外地拔得头筹。根据现有财报,2022年前三季度Paxlovid销售额已经高达171亿美元,在美国占据了90%的市场。
而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则没有那么好运了。初上市时,凭借先发优势,Molnupiravir一季度销售额达到32亿美元,是Paxlovid销售额的两倍多。随后一路走低,到第三季度时已经不到5亿美元。
作为全球第一个问世的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曾被看做是拯救世界的存在。初次公布的III期数据中,与安慰剂相比,将非住院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了50%,降低了100%的死亡风险。
然而随后公布的III期完整数据却令人跌破眼镜,保护率大跳水,从50%下降到30%。随后辉瑞公布数据,Paxlovid对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保护率达89%。
在疗效与价格都未能占据优势的情况下,Molnupiravir的表现也在意料之中。
03
国产药物市场如何?
不可否认的是,新冠市场的红利消退肉眼可见,已成定局。
率先卖不动的是疫苗产品。2022年上半年,疫苗龙头康希诺和康泰生物纷纷敲响警钟:康希诺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 69.45%至6.3 亿元;净利润为1223.8万元,同比减少98.69%。康泰生物上半年净利同比减少64.19%,提出新冠疫苗资产减值准备。
推荐阅读:从强生、罗氏财报看后疫情时代:新冠产品真的卖不动了,行业回归创新药核心
进入2022年下半年,在全球新冠疫情趋于稳定的大背景下,治疗性药物的销售额也呈现了下滑趋势。
bioSeedin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曾经存在空白的国内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截至1月下旬,全国整体疫情已降低至较低水平,“本轮疫情已近尾声”。此前,专家们预测的春节时疫情反弹高峰并未出现。
而在1月底上市的两款国产特效药此时的处境就显得十分被动,更进退两难的是那仍处在研发阶段的国产新冠药物。按照目前的情况,此前的研发投入很大可能将要打水漂。
SUMMARY
小结
国内疫情接近尾声,又有两款药物先行,新冠药物这块蛋糕还剩多少?对当今的国内企业来说,市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注:
资料转载自各大公司官网、公开信息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读者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学习、参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