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痛”怎么办?“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不影响外貌!
1月31日 新年快乐 大年初十
李阿姨今年64岁,半年前饭后散步时突然感觉左侧“面痛”,发作几秒钟就自行停止并没有引起她的重视。随后的一段时间,李阿姨“面痛”发作频率逐渐增加,且持续时间也逐渐延长。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我院专家门诊就诊。我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吴鹤鸣接诊时,患者手捂面部,嘴里咝咝地吸着凉气,表情痛苦万分。
在详细询问病情后,吴主任凭借多年的神经功能疾病诊治经验,判断李阿姨可能患有三叉神经痛。随即给予办理住院并安排了针对性的术前检查,术前核磁共振检查也证实了医生判断。排除手术禁忌后,吴主任准备安排微血管减压进行手术治疗。
术前沟通中发现李阿姨对手术存在一定的焦虑,害怕手术切口影响自己的外貌。对此,吴主任决定采取小切口内镜下手术方式,并向家属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彻底打消了李阿姨顾虑。在手术中,医生发现患者三叉神经被小脑上动脉明显压迫推挤,采用棉片将两者顺利垫开,手术历时两个多小时,最终顺利结束。
患者术后感觉左侧面部疼痛彻底缓解,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并正常饮食。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顺利拆线出院。出院时患者对治疗过程及效果非常满意,表示既解决了痛苦,又保留了美观,特地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吴鹤鸣介绍,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由器质性疾病引起,如肿瘤、神经炎症等,多见中、青年人,疼痛常呈持续性,脑部CT、 MRI等有助诊断。
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对大部分患者有效,但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
手术治疗主要分为:1.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2.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3.微血管减压术等。
其中微血管减压手术是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解除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同时不产生感觉和运动障碍。
如何预防三叉神经痛
专家提醒要做到以下三点
1.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以及寒性食物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食品以清淡为宜。
2.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轻柔,以免诱发引起三叉神经痛。
3.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不宜疲劳熬夜、保持充足睡眠。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起居规律,同时卧室不受风寒侵袭。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名院名科——神经外科
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是南京医科大学及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联盟单位,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项目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科联盟单位,南京市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外科病房。科室配备先进的徕卡手术显微镜、手术用超声吸引装置(CUSA),最新的神经导航系统,神经内镜系统、立体定向系统以及完善的开颅动力系统,常规开展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颅内及椎管内肿瘤的外科治疗。
本期专家简介
吴鹤鸣
神经外科副主任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颅脑损伤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调控委员会委员。擅长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帕金森病等功能性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擅长脑出血、脑外伤、颅脑肿瘤等神经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擅长偏瘫,脑瘫,帕金森病、阿片类药物依赖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诊治。
稿源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编辑 | 刘春兴 章琛 唐勇
审核 | 孙忠河 樊友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