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级手术占比和微创手术占比体现着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
国家卫建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制定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笔者从四个指标对结构优化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是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出院手术患者三四级手术人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100%。手术等级划分是根据手术的难度、复杂度和风险度来划分的,一般分为四级。一级通常是指手术比较简单,技术难度比较低,风险较低的手术,如阑尾切除手术、包皮环切手术;二级手术指的是手术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一般,风险中等的手术,如疝修补手术等;三级手术指的是手术难度比较复杂,风险比较大的手术,如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阑尾切除等;四级手术指的是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如胃癌根治手术等。级数越大的手术,操作难度越大,对医生的专业水准要求越高,越能体现一家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管理能力,是医院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综合管理同质化水平的体现。所以,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越高,医院解决疑难杂症的水平越高,医院的整体实力越强,绩效得分越高,医院的发展质量就越高。越能体现出该医院的品牌价值和收费权,以及对患者的吸引能力,实现医院的高质量运营管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家医院上报的三四级手术例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和探讨,有的医院的手术等级是由手术医师在手术后自己录入的,既不是医务处管理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手术等级要求划定的,也不是手术医师录入后由医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审核确定的,非常随意,没有科学性、标准性和规范性;有的医院将所有的微创手术都列入三四级手术,不管其手术难易度、风险度和复杂性。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是由被考核者申报考核指标,降低了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高质量发展,提供考核信息的真实性值得商榷。
二是出院手术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手术患者微创手术占比= 出院患者微创手术人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100%。微创手术就是创伤比较微小的手术,通常利用腹腔镜、胸腔镜开展,优点就是创伤小、切口小、恢复快,部分患者手术后第二天甚至当天即可下床活动。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短,部分患者比如胆囊手术、腹腔镜手术,住院一天就可以出院回家;出血少、风险小,患者术后恢复的更好;腔镜手术有利于助手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记录手术过程,进行复习,有利于传播,更有利于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构成医院核心品牌资产的三大支柱之一,构造医院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提高患者满意度,吸引更多的患者,增加医院的无形资产。
微创手术的开展有利于日间手术的开展,后者是指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在24小时内计划性入院、手术或操作、术后短暂观察并出院的一种手术模式,对于个别由于病情需要延期出院的病人,住院最长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缩短了患者诊治时间,优化了服务流程,同种术式住院费用平均下降接近20%。按照约束理论三大核心要素之去库存,微创手术的开展、日间手术中心的设立突破了传统的住院模式,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节省了医疗费用,有助于提高床位、设备、手术室、手术台的使用效率,减少医院的库存。
声明:文中所用图片为自拍,不涉及侵权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