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春节假期已经悄然落下帷幕,归家的游子启程返岗,奔赴远方……
而此刻,在面临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加大的情况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始终站在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一线战场上,保障农村地区防疫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地进行。
1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春节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情况以及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形势。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满足群众就诊需求
春节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持续做好服务保障,广大医务人员和各行业工作者坚守岗位,防控工作平稳有序,“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 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第一道防线,在春节期间面临着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的情况,为更好掌握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情况和疫情形势, 我们坚持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情况的日监测、日调度、日报告制度。春节期间,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直保持正常运行,提供发热诊室门诊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傅卫 表示,从2022年12月21日开展监测以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和普通门急诊的诊疗人次总体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目前正在平稳回落。 在整个春节期间(1月21日至27日),发热诊室的诊疗量处于低位,初一诊疗量最低,之后有一定的回升,但一直低于节前的诊疗量,大约减少40%。和12月23日的峰值比,下降94%。 2023年1月27日,基层机构的普通门急诊的诊疗量是203.6万人次,与节前相比减少近三成,约为2022年12月29日普通门急诊峰值的4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整体平稳,能够满足群众发热诊疗和其他疾病的就诊需求。
各地在春节期间积极地做好重点人群和重症患者的转诊和转运工作,扩充了120转运能力,增加了电话坐席,同时组建非急救的转运车队来保障患者的转运需求。上级医疗机构也建立了转诊的绿色通道,简化重症患者的转诊流程,确保及时收治。总的来看,春节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农村地区作为基层医疗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始终紧盯关键环节,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全力保障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介绍,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的疫情总体平稳,没有出现疫情上升的情况。这期间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主要开展四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压紧压实责任,五级书记抓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责任全面落实,特别是县乡村三级的属地责任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认真地履行好属地责任,充分地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织密织牢农村疫情防控网。就初步调度,春节期间各地累计下沉干部380多万人次到农村基层参与疫情防控,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在坚持每两天一次线上视频调度会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密调度频次。同时,各级各地的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专班在春节期间坚持24小时在岗值守,随时掌握疫情情况,有序运行,及时解决问题。
二是紧盯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针对农村地区老弱病残孕等重点人群,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的落实好包保联系制度,扎实做好卫生健康、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服务,避免包保联系制度只是停留在口头、书面上,流于形式、有名无实。我们也根据明查暗访的情况对一些地方个别地区包保制度执行不好的情况及时督促整改。突出边远山区、牧区、林区和海岛的重点地区,推动落实医疗物资储备、人员力量下沉、巡诊随访服务、志愿队伍组建等措施,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及时应对。
三是加快推进补短板。工作专班会同卫生健康委、工信部等部门指导各地做好农村地区的医疗物资准备,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努力消除盲区死角。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拨捐赠了一批小分子药物,同时持续配送指氧仪、制氧机等,捐赠的药品已于1月25日,就是在大年初四之前已经全部发往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同时,指导线上诊疗平台免费为农民开展问诊服务,并与线下配送药品相结合,及时满足农民群众就医需求。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倡导文明新风、减少大操大办,指导各地做好密集型活动和密闭场所管理,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最大限度降风险、减少隐患。春节期间,很多地方党员干部带头,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适当缩减婚丧嫁娶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取消或者推迟了一些聚餐聚会等活动。
下一步,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将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继续密切关注农村地区疫情态势,发挥好责任落实、政策协同、基层动员等方面的作用,指导推动各地进一步建立工作机制,夯实群防群控基础,加快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
责任编辑:王若冰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