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阳后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幅上升,干细胞疗法有效修复心肌
全国多地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者已陆续转阴。但不少患者发现自己“阳康”后却依然存在胸闷、心悸等症状。社交媒体上也常出现有关短期内因剧烈运动或造成病毒性心肌炎猝死的讨论,让“阳康”后的人们陷入了新一轮的担忧。
▎新冠病毒感染易引发/合并心血管疾病
据共同社1月15日消息,有日本专家指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蔓延期间死亡人数多的原因之一是感染导致心脏和血管等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佐贺大学教授野出孝一(循环系统内科)发表研究结果称,因新冠住院的31名患者出院三个月后的检查中发现,42%的人出现心肌病、26%的人出现心肌炎征兆,还可能与症状长期持续存在关联。
此外,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中收集到近16万人的大样本,深入探究“新冠感染对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短期、长期影响”后得到了更为具体的结论。该研究结果1月19日发表于著名期刊《心血管研究》
① 在急性期(感染后21天内),与未感染者相比,“阳”了后发生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了 330% ,而全因死亡风险为前者的 81.1 倍。
② 在后急性期(感染后21天至18个月期间),感染者的心血管后遗症的发病率及全因死亡风险仍“居高不下”,与未感染过新冠的人相比分别高出 40% 和 400% 。
③ 长期来看新冠病毒对重症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损害更大。重症新冠感染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健康对照组的5.8倍,但非重症仅是对照组的1.4倍;同时,无论是重症或是非重症感染者,在后急性期的死亡风险都会显著升高,但前者高8.8倍,后者高4.8倍。
④ 男性感染者在急性期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女性,但在后急性期几乎一致。
研究者表示,无论是急性期还是长期来看,“阳”后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均会大幅上升;同时,这些症状还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存在,进而发展为“长新冠”心血管后遗症。
因此,“阳康”之后的至少一年内,应持续关注自己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包括体征、症状及疾病情况),千万不可大意。
▎疾病机制及日常防护
存在多种机制导致新冠病毒感染引发/合并心血管综合征,包括炎症、免疫激活、病毒持续存在、潜伏病毒的触发、内皮功能障碍、运动和代谢损伤,以及病毒感染后的严重心脏适应能力下降。以上这些病理生理机制均可能在同一个患者体内发挥作用。
据报道,轻度新冠病毒感染且无潜在心血管疾病或既往史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包括心慌、心悸、胸痛、活动后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下降等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导致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患者重返工作、参加日常活动或锻炼,而且患者的辅助检测结果正常,医生无法完全解释患者报告的症状。
预防新冠感染后的各类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免疫力,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或多次感染。
对于本身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其发展成重症的风险较。除认真防护、避免感染外,需重点控制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病,使自己原有的疾病不被诱发和加重。
心肌炎是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尽管发病概率较低,但它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严重时还可引起猝死。
如果注意一下会发现,很多心肌炎都是发生在“阳康”后,也就是感染新冠后的1-3周。这是由于新冠的主要症状表现比如发烧、浑身酸痛乏力等在一周后大大减轻或消失,致使很多人认为自己身体已经没多大问题了,便恢复了以往的生活状态,这恰恰增大了心肌炎快速进展的风险。
因此,在新冠感染的康复阶段,应尽量避免增加心脏的额外负担,如:避免高脂饮食、减少激烈运动、充分休息等。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不要给心肌炎“可乘之机”。
▎干细胞有效恢复心脏活力
目前针对新冠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心肌损伤的治疗尚无特异性方法,主要为使用中医药、化学药物以及生物制品,进行支持和对症治疗,配合抗病毒治疗和心肌修复等。
生物制品靶点精准,特异性强,是新冠治疗的重点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干细胞、胎盘生长因子、单抗药物和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含特异性抗体与免疫球蛋白)。其中,干细胞治疗对于心肌损伤的修复有望发挥独特作用。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功能,可归巢到损伤部位,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调控因子,从而促进损伤修复,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均已成功证明可以再生受损的心肌组织,是恢复心脏活力的有效替代治疗选择。
目前已有多项有关干细胞,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等多个临床试验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例如,上海大学等研究团队利用不表达ACE2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静脉移植,发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减少,抗炎细胞因子产生增加,免疫细胞失衡情况显著好转,肺功能、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总结:
人类和病毒的战争也许刚刚开始,未来任重道远,关于新冠病毒感染引发/合并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药物的研究仍需要不懈的坚持和努力。相信随着全球临床研究团队的不断探索,干细胞必将改变目前的治疗格局,为患者们带来希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