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后失眠,情绪烦躁怎么办?多部权威专家共识推荐创新中成药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已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新疫情防控形势下,人们对于新冠康复后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关注。据新冠康复期患者临床诊疗实践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部分感染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存在失眠、焦虑、抑郁等短期症状。
近日,由张伯礼院士、晁恩祥国医大师牵头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常见症专家共识》,该共识进一步规范了相关诊疗行为,保障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实践,突出推荐方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实用性和可及性。
1/3“阳康”群体面临精神心理症状 失眠、抑郁、焦虑比例均超30%
随着“阳康”人数的增加,其相关持续症状也被关注和重视。国外一项汇集了54项研究和2个医疗数据库,涵盖了120万例新冠感染者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感染新冠的3个月后,有6.2%的患者仍存在至少一种症状;感染1年后,有0.9%的患者还存在症状的持续。
另外“阳康”群体出现精神心理后遗症的人数占比也接近1/3。据《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一项关于23.6万美国新冠感染患者的研究表明,新冠感染患者康复后,患神经或精神疾病风险可能会增加,且患新冠时病情越重,患神经或精神疾病风险越高。33.62%的新冠感染患者,在患病后6个月内,被确诊神经或精神疾病。
另有《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 Psychiatry)的一项研究证实,在1年内确诊新冠感染的患者,感染前就有焦虑、抑郁、孤独和对疫情的担忧等两种或两种以上负面情绪、心理困扰的人,出现长新冠症状的风险,比没有心理问题的人增加1.3~1.5倍。这种风险甚至超过了大家熟知的长新冠风险,如年龄增长、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哮喘、癌症、吸烟、超重。
多部专家共识关注新冠后精神心理问题干预治疗
近期多个行业机构、权威专家牵头编制了数部涉及新冠康复期患者的专家共识/干预指引,都用单独的章节阐述失眠、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后遗症的防治办法。而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医药全面深度参与了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2022年11月23日仝小林院士团队所开展的《中药干预COVID-19恢复期临床研究及运用》项目荣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其中,舒肝解郁胶囊RCT研究证实其在新冠恢复期患者睡眠和情绪障碍改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22年12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2023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报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问答(第一版)》,均纳入舒肝解郁胶囊并做出专业推荐,能明显改善新冠恢复期患者的抑郁、焦虑及失眠症状。该药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量开展循证医学验证的中药新药,与经典化药氟西汀以及安慰剂进行了多项RCT研究。结果显示,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与盐酸氟西汀相当,全面改善抑郁相关躯体和核心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该药上市10余年来超过855万人次的临床使用经验,获得了精神、神经、心身领域30多部指南共识收录和推荐。
备注: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