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创新通道审批!霆升获超亿元B轮融资,冲击心腔内超声领域
日前,中国心腔内超声领军企业霆升科技宣布B轮融资超亿元,据悉该轮融资于2022年9月完成,由启明创投领投,华泰紫金、天士力资本、济时资本及南湾百澳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心腔内超声产品批量化生产、研发团队扩建及新产品开发。
霆升科技同时宣布,“一次性使用心腔内超声导管”已经正式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心腔内超声(ICE)是指将微型的换能器安装在心导管的尖端,再经外周血管(静脉)送至心腔,换能器发射声波,然后将接受到的回波经计算机处理后形成超声图像,可提供心腔内解剖结构及其他心腔内导管和设备的高分辨率实时影像、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受心脏周围结构如肋骨的阻碍,也无需全麻。
目前,心腔内超声产品已成为投资界及超声方向研发公司追逐的热门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12家以上的中国企业切入该领域,加上进口品牌,近20家企业在这个细分领域展开竞争。市场变热的主要原因是心腔内超声产品纳入国家医保后,紧接着2023年4月,27个省份的电生理类耗材进入集采。在电生理手术与结构心手术大量增加,且心腔内超声产品售价大幅降低的前提下,临床使用的需求量呈指数级增长。
ICE门槛高、集成了超声和图像处理最前端的技术,需具备整合导管封装、超声主机、探头、传感器及图像算法的能力,探头、传感器、AI算法能力是ICE最为核心的关键技术,目前也仅为国外少数几家厂商所掌握,且构建起了牢固的专利壁垒、商业闭环壁垒。据MDCLOUD(医械数据云)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ICE有效注册医疗器械共4件,均为2D ICE,其中强生2件,雅培和波士顿各1件。国产厂商的2D ICE仍处于研发和临床阶段,且绝大多数厂商依旧以2D ICE为主打产品管线,因4D ICE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国内鲜有厂商真正进行布局。
图:截至2022年底,我国ICE有效注册情况
数据来源:MDCLOUD(医械数据云)
国内心腔内超声导管产品依旧是强生一家独大,雅培在解决了适配的超声主机后很快进入中国市场,在产品质量与价格的双重挑战下,国产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巨大。
随着此次霆升科技的“一次性使用心腔内超声导管”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期待在未来的3-4年可以看到更多国产产品与进口品牌同台竞技,打破心腔内超声领域被进口长达19年的垄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