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Ki在抗肿瘤方面的疗效已得到验证,多种联合疗法也在探究的过程中,如与CD20抗体联用,通过增强NK细胞诱导的ADCC,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产生持久的反应。
2023年1月27日,礼来的非共价BTK抑制剂pirtobrutinib获FDA加速批准用于复发性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治疗,正式开启了BTK抑制剂的非共价时代。
在此之前,已上市了五款BTK抑制剂,均为共价抑制剂:
BTK是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BCR信号通路在B细胞的增殖、分化、发育和存活中起着关键作用。
BCR信号通路
BCR是一种跨膜蛋白复合物,它从pro-BCR和pre-BCR的表达形式就开始控制B细胞的成熟、生存、凋亡和浆细胞抗体的产生。
BCR信号传导由一个激酶和磷酸酶网络连接,其传导途径可分为两种类型:慢性激活的BCR和强直性BCR。慢性激活的BCR是一个依赖抗原的过程,主要利用NF-kB、MAPK/ERK途径等。而强直性BCR不依赖抗原,通过PI3K/AKT途径维持B细胞的生存。
BTK是一种非受体细胞内激酶,属于TEC家族的酪氨酸激酶,是BCR信号通路中的重要一环。BTK蛋白包括659 个氨基酸和5个结构域(PH、TH、SH3、SH2、激酶结构域),其中,SH3结构域的Y223和激酶结构域的Y551是两个关键的酪氨酸磷酸化位点。
共价BTK抑制剂能够不可逆的结合激酶结构域中的C481残基;非共价BTK抑制剂不与C481结合,通过以可逆性非共价键结合来抑制BTK,如Fenebrutinib与K430、M477和D539残基形成氢键。
已有研究表明,BTK能够传递和增强与TME沟通的各种细胞表面的分子信号。此外,BTK与各种感染有关,包括COVID-19、心肌梗死、阿尔茨海默病和动脉硬化。
下一代BTKi
一代BTKi
伊布替尼由强生和艾伯维的Pharmacyclics LLC共同开发,是第一代共价不可逆BTK抑制剂,通过不可逆地结合C481并阻断BCR信号通路来抑制B细胞的增殖。
此外,Ibrutinib还能与其他激酶结合,包括ITK、TEC、EGFR、ErbB2、ErbB4、BMX、JAK3和HER2,这些激酶的脱靶抑制会导致各种不良事件,经常导致Ibrutinib的停药。
CLL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感染(83%),据报道,52%的CLL患者在接受Ibrutinib治疗时由于EGFR抑制而出现腹泻,此外,高血压、出血和房颤也是Ibrutinib经常出现的副作用。
为了减少脱靶毒性并提高耐受,大家开始开发第二代BTK抑制剂。
二代BTKi
目前获批的acalabrutinib、zanubrutinib、ocrelabrutinib和Tirabrutinib均是新一代共价BTK抑制剂,显示出比ibrutinib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少的脱靶效应,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代BTK抑制剂和ibrutinib一样,都是共价结合C481,而共价抑制剂治疗经常会出现复发或疾病进展的情况,通常与获得性耐药相关,主要在MCL和CLL/SLL患者中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Cys-481残基突变导致的耐药性,该突变破坏了共价抑制剂与Cys-481的结合,抑制效果减弱。
三代BTKi
而第三代非共价抑制剂不依赖于与Cys-481的结合,对Cys-481突变的BTK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如Fenebrutinib 不抑制 EGFR 或 ITK,因此,它可以大大减轻因 EGFR 抑制引起的腹泻和皮疹,并保留 NK 细胞介导的 ADCC。
非共价抑制剂如pirtobrutinib, nemtabrutinib和fenebrutinib,他们具有比共价抑制剂更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以下是几种不同BTK抑制剂对比:
不同BTK抑制剂的药理学特性
不同BTK抑制剂的安全性应用肿瘤
目前BTK主要应用还是在B细胞淋巴瘤(BCL)领域,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MC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等。
以下列出主要的BTK抑制剂在部分B细胞淋巴瘤(BCL)领域的疗效:
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自免疫
B细胞在自身免疫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包括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的产生以及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斯约格伦综合征(SS)涉及B细胞功能障碍。有充分证据表明,BTK是B细胞-T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驱动力,促进了自身免疫。
抑制BTK对自身免疫的保护作用的最初证据来自于动物研究,观察到BTK的抑制可以减少疾病症状,而转基因BTK的过表达会诱发小鼠的系统性自身免疫。
但高效力的BTKi(如ibrutinib和acalabrutinib)的选择性有限,会导致脱靶活性和严重的副作用。考虑到疾病的严重性和有限的治疗时间窗,这在癌症治疗中可能是可以接受的,然而,这限制了BTKi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慢性治疗中的应用。
鉴于BTK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一些具有较高选择性和较低的脱靶相关不良反应的BTKi正在尝试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从目前的在研适应症来看,罗氏的非共价Fenebrutinib已经开始寻求在自免疫领域的应用,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多发性硬化症(MS)等。
新冠肺炎(COVID-19)
BTKi对于BCL和新冠患者的影响也在临床研究中。有研究表明,一位81岁的WM和COVID-19患者一旦停用ibrutinib,就需要在ICU进行无创通气,恢复ibrutinib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有明显改善。
此外,acalabrutinib、zanubrutinib和spebrutinib被证明可以通过抑制BTK依赖的NF-κB途径,使T淋巴细胞正常化,甚至作为COVID-19的配体发挥抗病毒作用,从而减轻细胞因子风暴介导的肺部损伤。
当新冠病毒进入呼吸道并引起感染时,肺泡巨噬细胞可能吞噬病毒颗粒或细胞碎片。病毒的单链RNA(ssRNA)与TLR7/8结合,然后激活BTK和MYD88。进一步激活NF-κB途径,导致一系列促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即细胞因子风暴。其中,IL-8可以在新冠肺炎感染的晚期阶段招募更多的中性粒细胞。BTKi可抑制这一过程,从而防止细胞因子的产生。
展望
BTKi在抗肿瘤方面的疗效已得到验证,多种联合疗法也在探究的过程中,如与CD20抗体联用,通过增强NK细胞诱导的ADCC,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产生持久的反应。此外,BTKi与CD19 CAR-T细胞、BiAbs或检查点阻断的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关于COVID-19,BTKis似乎通过抑制COVID-19诱导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活化来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并改善CLL患者的生存率,这体现了BTKi对与巨噬细胞活化有关的疾病的应用前景,这一领域的长期研究将值得探索。
BTKi已被证实可以抑制对新型抗原的免疫反应,这表明在CLL患者中应根据疾病状况和以前的治疗情况,如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或在BTKi用药之前,采取适合患者的疫苗接种方法。应进一步研究BTKi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潜在的联合治疗,为临床医生处理感染等不良事件提供最佳的临床实践指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