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突出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引导医护人员通过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以及合理控制病人治病费用来获取高薪。
陵城区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地处鲁西北平原,位于北京、天津、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 因交通发达,出行便利,区域内村庄的中青年外出打工者居多,他们患病时便直接在医疗水平较高的工作地就医,导致本区域病员量流失较为严重,也给留守在家中年迈父母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险”: 农村没有公共交通工具,老人又没有能力使用交通工具,生了病后只能到村卫生室拿点药,或者搭乘邻居的车到再远一些的乡镇卫生院简单做项检查,然后回到家里重复着以前的日子。 他们不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只有在身体“扛”不住的情况下,才到医院拿点药,久而久之,“小病”养成了“大病”。 所以,提升乡镇卫生院及卫生室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对于这些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更为重要。
组建紧密型医共体,专家人才“沉下去”
2018年,德州市陵城区全面启动了“三医联动”改革,着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陵城区人民医院与9家乡镇卫生院组建了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辐射人口30多万。
在托管9家乡镇卫生院之前,陵城区人民医院就组织专家团队对卫生院的人员、设备、医疗服务情况等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调查中发现各乡镇卫生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才短缺、设施破旧、管理落后等问题,无法满足百姓的就医需求。
其中,官道孙卫生院的院房不仅是租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当地民房,而且还是危房,一到雨季,外面下雨、屋内漏雨,基础设施十分简陋。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仅院长一人,注册护士一个没有。
糜镇卫生院只有两排破旧不堪的平房,所有医护人员加起来只有28人,再加上院里医药匮乏、设备简陋、医疗水平偏低,遇到疾病周边居民大多选择去陵城或者德州等地就医。
宋家镇等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就医环境、医疗设备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针对现有状况,陵城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总院)采取了“技术造血”、“人才造血”、 资源共享、差异化发展等“招式”,来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满足老百姓的基本就医需求。
曾有一名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了20年的医生坦言,卫生院缺的不仅是技术人才,还有引领卫生院医院发展的人才。
陵城区人民医院为每个院区都下派了“业务院长”,并启动“专家+技术”双下沉工作机制,常态化下派专家坐诊、手术。
安排沟通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专家进行定期帮扶,满足患者诊疗的连续性;退休专家和各院区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开展长期坐诊。
糜镇卫生院距离陵城区约30公里路程,自组建医共体以来,总院的眼科、妇科、口腔科、CT室、化验室相关科室专家常年来到分院坐诊。王老伯是一位脑梗塞病人,40年前患有严重脑外伤手术并伴有房颤,下沉专家李明德根据老人的情况,制定了规范用药和治疗方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每次李主任查房,都会对在场的医护人员进行了治疗方案的系统讲解。” 糜镇卫生院的一位医生说。
在专家沉下去的同时,总院加大对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频繁开展各专业、各专题的授课、培训。通过“传帮带”,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不仅如此,各分院根据实际需求,不定期派骨干医生来总院进修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进修效果,总院先后选派6名卫生院医护人员到省级医院进修。
在人才引进方面,总院采用“区招乡用”方式充实卫生院医疗人才队伍,为他们落实优惠政策,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下、发展好”。
据统计,2021年,总院共招聘106名医务工作者,其中48人下派至各卫生院。
“一院一特色”
“在推进医共体同质化管理的同时,推行学科差异化发展是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陵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闫向东介绍。
总院依据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地理位置、技术偏向、百姓需求等因素制定了“一院一特色”方案,合理界定各医共体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在精准服务、有效服务、靶向服务上下力气,让每一个卫生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激活发展引擎。
临齐街道院区建立了医康养中心,在实现医护性养老的同时,重点做好慢病防治康复、中医中药、安宁疗护、血液透析等专科工作。
糜镇是陵城区次中心,总院加大力度,提升卫生院的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打造成区域急救中心,受德州市120调度指挥中心统一安排,辐射4个乡镇15万余人口。
60多岁的李老伯家在糜镇,前不久,在家看电视时突发言语不清伴有右侧肢体乏力等症状,120救护车将其送到糜镇卫生院,CT显示脑梗塞,卫生院急诊科医护人员为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1个小时后患者肌力逐渐恢复,言语清晰。从老人发病到进行溶栓只用了36分钟。
通过溶栓促使血管再通前移到乡镇卫生院,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是陵城区人民医院与分院联动,依托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中心的创建,不断完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成果。
此外,非乡镇驻地院区工作重点转为公共卫生服务,定期为百姓做健康体检,入户入门签约服务,对大病、慢性病等实行分类管理。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据悉,自2018年5月份医共体建设启动以来,总院为9家医共体成员单位投入资金一亿多元,对医疗和公卫用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对落后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购入了远程心电等信息化设备,提升卫生院医疗机构检验诊断水平。
官道孙院区前后对比图
为改善官道孙院区的就医环境,总院两委会与徽王庄政府积极沟通,协调了一处闲置楼房将其改造为适合医疗行业的场所,作为官道孙新院区。并为院区添置全新的病床、输液椅、药柜、办公用品等,改善就医环境。同时,选拔派遣一名业务骨干到官道孙院区担任业务院长。
“如今,卫生院里呈现出的新气象,也让我们乡镇医务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信心、有了奔头。” 官道孙院区医生刘培刚说。
为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总院为每个成员单位配备了急救车,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时,总院与各院区急救车同时出发,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
宋家镇距离陵城区46公里,是最远的乡镇,为了使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转运与治疗,在总院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成立之初,宋家院区就多次安排医生前往区医院参加培训学习,掌握STEMI患者的规范化诊治、转诊流程。
并且通过与总院建立网络平台,第一时间了解患者信息,做到及时、准确的转诊。
一名38岁的男性患者因持续性压榨性胸痛10分钟,来到陵城区人民医院宋家院区就诊,初步判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医生在给予患者药物嚼服的同时,拨打陵城区人民医院120急救电话。
于是两家医院的救护车同时出发,30分左右,途中完成对接。90分钟时,患者的血管开通,手术过程非常成功。
“1+1+1”疾病诊疗团队
陵城区辖9镇3乡1个经济开发区,989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在组建医共体后,总院以居家老人、置管病人、卧床病人、孕产妇、儿童等群体的不同需求为导向, 成立了由村医、乡医、相关专业区级专家共同组成的“1+1+1”疾病诊疗团队,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签约包,临床医师全面参与家庭医生签约项目,为病人提供连续、综合、长期、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打造个性化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包。
宋家分院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为辖区慢病人群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由专人管理,整理签约资料、分村归档,避免重签或漏签。目前,家庭医生签约率已达80%,并计划于近期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绩效考核是一根指挥棒,可以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为此,总院聘请专业绩效改革团队,在各成员单位推行绩效改革,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和全面质量控制考核。
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直接挂钩。绩效考核突出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引导医护人员通过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以及合理控制病人治病费用来获取高薪。
2021年,陵城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案例入选“首届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得到了全国医共体建设单位的关注与好评。糜镇院区的“优质服务卫生院行”推荐标准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通报表扬,被评为“山东省中医药示范单位。糜镇急救站作为全市最年轻的急救站,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已连续获得市优秀急救站称号。
责任编辑:十三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