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武汉的经验与教训:感染新冠后,14天内接受抗肿瘤治疗

2023-01-30 16:38

肿瘤患者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存在着显著的脆弱性,感染风险高,发生严重事件风险较一般人群高。

2023年1月14日,国家卫健委通报,自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

基础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占住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的90.8%,同时年龄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基础病患者、年老者,都属于新冠感染的脆弱人群。

肿瘤患者被视为高度脆弱的人群,患病率也与年龄息息相关,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并且感染重症的风险也较一般人群高出很多。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的问题受到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也一直有发表。

武汉三家医院数据披露、危重症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2019年12月,武汉首次报告了新冠肺炎感染,到现在新冠感染大流行已经持续了3年多。

2020年7月对新冠感染的危重肿瘤患者进行紧急回顾性研究,探讨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临床病程和特征。

在武汉三家指定收治新冠感染患者的医院,招募了2020年1月13日至2020年2月26日期间在三家定点医院接受新冠肺炎隔离和治疗的28名危重症新冠肺炎的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17名(60.7%)为男性。

在肿瘤患者中,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n=7,25%),其次是食管癌(n=3,10.7%)。10名患者(35.7%)被诊断为Ⅳ期癌症。

在确诊新冠的14天内,6名(21.4%)患者接受了至少一种抗肿瘤治疗,例如化疗(n=3,10.7%),靶向治疗(n=2,7.1%),放疗(n=1,3.6%),免疫治疗(n=1,3.6%;其中1名接受化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治疗)。

结果显示,新冠感染的肿瘤患者与一般人群相似,发烧、疲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除此之外,肿瘤患者表现出特有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被认为是肿瘤患者营养恶化的主要后果,这可能对免疫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并增加对呼吸道病原体的易感性。

研究发现,肺癌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发生得更早,肺功能和耐力较差的肺癌患者更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缺氧,并且随着新冠肺炎的发展更快恶化。

肿瘤患者新冠治疗及结果

危重症新冠肺炎肿瘤患者共有22例患者(78.6%)接受了氧疗。10例(35.7%)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其中2例(7.1%)因进行性缺氧需要气管插管和有创通气。多达20名(71.4%)患者被开具至少一种抗病毒药物。

截至2020年2月26日,15例(53.6%)患者出现严重临床事件,6例(21.4%)患者住进ICU,10例(35.7%)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8例(28.6%)患者死亡。在10例IV期癌症患者中,7例(70%)发生过严重事件,而非IV期患者中有44.4%发生过此类事件。在被诊断出患有新冠肺炎后14天内接受抗肿瘤治疗的6名癌症患者中,有5名(83%)发生了严重事件。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 = 8,28.6%),其次是脓毒性休克(n = 1,3.6%)和急性心肌梗死(n = 1,3.6%)。2例患者(7.1%)疑似肺栓塞。

发生严重事件的危险因素

与14天内未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相比,在新冠肺炎诊断前14天内接受抗肿瘤治疗的肿瘤患者,包括化疗(n = 3,10.7%),放疗(n = 1,3.6%),靶向治疗(n = 2,7.1%)和免疫治疗(n = 1,3.6%,联合化疗),发生严重事件的风险更高,具有边缘统计学意义。

小结

虽然奥密克戎的毒性已经大大减弱,但对于基础病和老年人来说,依然存在重症甚至死亡的威胁。

当前对于奥密克戎时期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的研究结果披露较少,通过最初毒株时期感染后危重症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可以作为奥密克戎时期感染的参考,规避一些显著的危险因素。

癌症仍是新冠感染的高风险因素

2022年12月,最新发表在国际杂志《Emerg Microbes Infect》的一项观察性研究,针对2022年上半年上海奥密克戎浪潮感染住院人群的观察,并研究相关风险因素对感染者预后的影响。

中国研究团队针对2022年上半年上海奥密克戎浪潮期间的感染新冠后847名严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慢性肾脏病4-5期、癌症和长期卧床病史是住院奥密克戎患者严重程度进展的高风险因素。

研究还指出,接种2剂以上的疫苗可以预防所有住院感染者的疾病进展,这与之前的多项研究结果一致。

总结

肿瘤患者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存在着显著的脆弱性,感染风险高,发生严重事件风险较一般人群高。

在新冠肺炎诊断前14天内接受抗肿瘤治疗的肿瘤患者,发生严重事件的风险更高。在新冠感染大流行期间,应避免可能引起免疫抑制的治疗策略或较少剂量,通常状况不佳的患者不应该接受此类治疗。

同时,癌症分期可能会影响新冠感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程,分期越晚,感染后病情恶化得越快。因此晚期肿瘤患者更应注重防护,避免新冠病毒感染。

全面接种疫苗,乃至加强针,仍然是我们预防新冠感染疾病进展最为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Identification of CKD, bedridden history and cancer as higher-risk comorbidities and their impact on prognosis of hospitalized Omicron patients: a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Emerg Microbes Infect.2022

2.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infected cancer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case study in three hospitals within Wuhan, China.Ann Oncol.2022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新冠病毒感染,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危重症,新冠,肿瘤,感染,癌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