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医事 | 奋战十二小时妙手“拆弹” “老战友”手舞足蹈送祝福
癸卯春来,医事不息。2023年春节长假期间,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各院区依然准备好为您提供所需的医疗健康服务。小编在此特别策划,直击假期医疗救治一线,记录长假期间发生的难忘记忆与感人故事。
奋战十二小时妙手“拆弹”
神经外科 阮升、王玲玲 供图
“我们从凌晨5点开始手术到现在,早饭中饭都没吃。”1月22日(大年初一)17点30分,刚下手术台的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阮升正在和旁边的医生说话,神态略显疲惫。
当天凌晨3点10分,台州医院东院区神经外科值班医生阮升接到了急诊电话。“有个从仙居过来的病人,情况比较严重,昏迷、气管插管、打着呼吸机,疑似脑出血。”时间就是生机,接到电话的阮升立刻起身前往急诊。
“我们马上安排CTA,查找出血原因。”阮升说。经检查,发现赵阿婆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伴随脑积水,情况危急需要紧急手术。
经过手术团队的讨论,阮善平主任医师和阮升立即决定为阿婆做“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侧脑室外引流术”。
凌晨5点30分,手术开始。
“脑动脉瘤手术,一般我们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开颅手术,还有一种是微创介入手术。因为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无法耐受开颅手术,经过手术团队的讨论,最后我们决定选择微创介入手术,这样更有助于阿婆后期的术后恢复。”阮升说。
微创对阿婆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对神经外科团队来说却是一个挑战,老年患者血管条件较差,术中风险较高,对介入手术团队的要求也更高。
在阮善平和阮升的默契配合下,顺利完成动脉瘤栓塞术。随后,他们又为阿婆进行第二台手术——侧脑室外引流术,缓解阿婆脑积水情况。
11点10分,历时6个多小时,阮善平和阮升顺利完成两台手术,赵阿婆也被平安送入监护室进行后续观察。
然而将阿婆送入病房后的阮升并没有开始休息,而是将赵阿婆的情况一一和家属说明,并详细告知术后将如何恢复。此时,已近12点,阮升的上一次进食还是昨晚食堂送来的年夜饭。在结束和阿婆家属的谈话后,阮升开始准备下一台手术。
下午1点40分,阮升再次站上手术台。“我和阮主任都还没出过手术室。”阮升开玩笑说到,“科室里黄琪也是在本部做了一台了又赶过来,还有林丹江回温岭老家,屁股都还没坐热就被叫回来了。”
据悉,在阮善平、阮升团队在为赵阿婆进行手术的同时台州医院本部的手术室内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黄琪、医师陈蒙也在妙手“拆弹”。
疾病不分节假日,医务人员也没有节假日。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你们的需要就是对他们最大认可。他们用坚守与奉献书写新春“敬业福”,用行动与担当护航患者安心过节。在其他人都在回家团聚的时候,只有他们在迎难而上。因为每一个人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老战友”手舞足蹈送祝福
沈红青 供图
正月初二,一位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帽的髦耋老人在病床上手舞足蹈。为啥老人如此喜悦?
潘老是台州市康复医院的老病号。这次,他又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入住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晓飞为其做了详细的的体格检查,由于老人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很差,便为其“求”来一台无创呼吸机。可谁想,潘老并不配合,别说戴上呼吸面罩,就连氧饱和度指套都不戴,这可愁坏了医护人员。昔日的“老战友”主管护师小沈想了个办法。她来到潘老床前,一边帮其戴上无创呼吸机面罩,一边用严肃的语气说道:“作为一名退休军人,一名老党员,我们得服从党的指挥。”潘老握着小沈的手,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的潘老很是惭愧,眼角饱含着泪水,他表示以后会以军人的精神来服从医务人员的指挥,配合治疗。
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加上呼吸康复师为其做心肺康复及呼吸治疗师为其做俯卧位通气。正月初二,潘老终于可以康复出院了。临走前,潘老为神经内科留下了手写感谢信,并送上新春祝福。
春节期间,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医护人员还为所有患者送去节日的祝福,并赠送了小礼物,让他们感受来自恩泽人的温度!
供稿 | 叶一 红青
编辑 | 孙叶一
责编 | 方永乐
审核 | 吴践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