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一定要看:麻醉学科被央视新闻点名了~

2023-01-30 13:43

我们的麻醉相关死亡率小于百万分之一,这应该是全球单体(医院)最大的零死亡的数据库。

      

近年来,外科手术“禁区”日趋减少,手术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高,这与麻醉技术的突破密不可分。日前,央视《东方时空》栏目走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对麻醉学科取得的进展与突破进行了特别报道!

该栏目片段于2023年1月12日在CCTV-13新闻《东方时空》上播出(视频建议使用WIFI网络收看)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一提到疼痛的治疗和管理,就不得不说一下麻醉科医师了。业内常说一句话“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确实,一家医院的医疗水平好不好,甚至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怎么样,麻醉学科特别关键。近几年,我们看到外科手术的“禁区”越来越少了,其实这和麻醉技术的不断突破是密不可分的。从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学科到如今世界领先水平,我国麻醉学科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突破?我们来一探究竟。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的手术台上,一位患者在麻醉实施过程中突发通气困难,严重缺氧。

11371674687681812

“快快快……快来通气,手控通气,快,吸引器,往上托,往上托,对对对,好,自主呼吸应该回来了,病人已经醒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泌尿外科麻醉组组长李晓强复盘,“刚才那个情况还是非常紧急的,(食管)气管是挨着的,这又是个昏迷的病人没办法配合。第一次管子进去位置是好的,然后我们给了肌松药之后,这个管子位移了,跑到瘘道里面去了,所以你用呼吸机打气的时候,它是往胃里面打的。”

63491674687681969

已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工作22年的刘进教授指出,“这样的紧急情况,麻醉科医师会经常遇到。麻醉后的患者处于生命最脆弱、最危险的时刻,需要麻醉科医师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出现的异常状况。人赖以生存,是随时随地,有很多保护性反射保护我们,比如说我们的口腔分泌物,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跑到我们气管里去堵住呼吸的,但是麻醉之后这些保护性反射,甚至还有呼吸循环方方面面的保护性反射就消失了。所以没有这些保护性反射的被麻醉的病人,实际上离死亡仅只有半步之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我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在这里收治的疑难复杂病种患者比例在80%以上。这也意味着麻醉和手术的难度大、风险高。与一般人的认知有所不同的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疾病来说,以前之所以手术做不了,其实是卡在了麻醉技术上。十年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降到10%以下,疑难杂症的手术禁区在不断减少。

35401674687682123

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副主任李茜口中了解,肝脏手术是全球术后疼痛排名非常靠前的,采用多模式镇痛之后,我们把这一部分患者术后的疼痛降低了50%左右。

每天早上7:1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大教室里几百号人已经集中在一起,开始了长达30分钟的晨课学习。每周四早上进行的病案讨论已经持续了21年。刘进教授表示:“这些病例都是活生生的病例,主持病例讨论的老师必须得是他自己亲身经手的病例,他认为最有教学意义的拿出来进行讨论。” 

87651674687682295

为了让年轻的临床麻醉科医师快速成长,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手术室里,“小红帽”成了主治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的对象,在业界知名的“麻醉小红帽制度”下,刚入科的住院医师必须佩戴红色手术帽至少三个月。提醒科室主治医师留意,谨防错误发生。

45791674687682449

我们的麻醉相关死亡率小于百万分之一,这应该是全球单体(医院)最大的零死亡的数据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朱涛分享道,“这也得益于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特别是对麻醉事业的支持。”

来源:麻醉MedicalGroup

整理自:vision麻醉眼界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ND—

编辑:Michel.米萱

校对:Mijohn.米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麻醉手术中心,麻醉科,麻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