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怀疑大动脉炎患者建议进行颈动脉+全主动脉扫描,可以考虑大螺距模式。
导言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动脉疾病,以节段性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为特征。大动脉炎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因此早期诊断有一定难度,虽然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确诊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沉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可以提示病情的活动情况,但与本病的发生无必然的相关性。影像学检查在大动脉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DSA检查在确立大动脉炎的诊断中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CT技术的进展,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应用,能从多个层面显示大动脉炎的形态学改变,逐渐成为大动脉炎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目前该病的诊断主要基于其临床表现和受累血管的影像特征。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了大动脉炎诊断标准:
①发病年龄≤40岁;
②患肢间歇性运动乏力;
③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
④双上肢收缩压差>10 mmHg;
⑤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
⑥主动脉及一级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常为局灶或节段性,且不是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或其他原因引起。
符合上述6项中的3项者可诊断本病。对大多数患者而言,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影像表现也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中晚期患者所累血管管壁及管腔会有明显的改变,临床表现结合CT血管成像能使诊断较为明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