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遮不住太阳,阴霾终将散开。在院党委带领下,在全体医务工作者同舟共济、通力协作下,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为二院的明天贡献力量!
检验科副主任曹阳
奋战在“疫”情火线上的检验人 曹阳
三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从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为监测疫情进展,遏制疫情蔓延,在2020年4月国家卫健委要求二级以上医院都要建设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接到命令后,我们科室积极响应,立即组建一个由检验科和中心实验室老师构成的核酸检测队伍。在不到三周的时间里,一所合格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落成。但我院作为战区中心医院,需具备日检6000管的能力,后续我们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建立了一所130余平米的新实验室,日检测能力可达6000管。能够满足本院全部病人、陪护、全体医护人员及转诊和愿检尽检人员的核酸筛查。实验室每天24小时检测,迄今已连续运转将近1000天,月均检测40000余管,高峰期可达60000余管,日覆盖人群1万余人。我们每天不但要完成本院的核酸检测工作,一旦本市出现社会面疫情进行全市大筛时,作为战区中心医院,履行战区中心医院职责,接收市卫健委调拨的大筛标本,累计已完成10万余管的检测,覆盖人群150余万人。
除了本院实验室的20余位老师一直在核酸岗位上坚守之外,还有40多位由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核医学科、中心实验室和心研所组成的二院核酸检测机动队,一直在河西区核酸检测基地默默地支援每一次大筛,累计支援超过1600人次,为天津市的每次快速清零,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但这一串串骄傲的数字背后,是我们二院检验人这三年间的巨大付出与辛苦。由于核酸检测需要的防护等级更高,每天都要在三级防护下工作,即使正值隆冬,但衣服早早就被汗水浸透。长时间佩戴的面屏也被雾气弄得模模糊糊,给每一步的实验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每日的标本数量很大,但核酸检测又需要高精度的操作,因此每次隔着模糊的面屏加样时,都必须目不转睛地盯着加样孔,生怕出现任何一个错误而延误报告,每次实验对于我们的精神和体力都是一个考验,完成一天的工作后,队员们的眼睛都是疼的,头都是涨的。为满足核酸报告的时效性,每次值班都要至少连续工作6-8个小时,期间没有一顿饭能够正常时间吃,所以很多老师都留下了胃痛的病根。
全市大筛期间,任务量巨大,每个人的任务量都接近1000管,大家可以想象连续拧1000个管帽的感受,很多老师的手指都被磨破了皮,但我们绑上创可贴继续坚持完成任务。我无数次看到我们的队员摘下N95口罩后,很多人的脸颊都过敏红肿了,鼻梁被口罩磨出了血,真的令人心疼。但深深的压痕、疲惫的神态,挡不住医者之美,坚毅的目光中依然透射着必胜的光芒。疫情三年,我们像是天津市疫情的吹哨人,天津市多个社会面病例都是首先在二院检测出来,多次获得市领导赞扬。阳性病例的早发现阻止了天津市疫情的蔓延。由于表现出色,检验科在天津市首届“最美检验人”评选中荣获“最美检验团队奖”。
无论是在本院实验室,还是在河西检测基地,我们二院的核酸检测工作者作为抗击疫情的主力军,舍小家、为大家,“逆行”奋战第一线,夜以继日、轮番作战、无私奉献。雾气迷蒙的面屏后,汗水浸透的防护服里,凝聚着我们最强的信念。
乌云遮不住太阳,阴霾终将散开。在院党委带领下,在全体医务工作者同舟共济、通力协作下,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为二院的明天贡献力量!
来源 | 检验科 曹阳
摄影 | 陈庆祥
编辑 | 党委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