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普鲁卡因作为起始剂量用于激活分娩镇痛起效显著快于利多卡因,选用1.5%氯普鲁卡因6ml可能优于1.2%氯普鲁卡因7.5ml。
2022年度安医大二附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发表SCI论文
2022年度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共发表SCI论文24篇,其中基础研究论文14篇,临床研究论文10篇,IF>10分论文6篇,IF>5分论文16篇。现分享如下:
01.探讨TRPV1受体基因突变导致急性疼痛和神经损伤所致慢性疼痛敏感性降低的作用机制
何淑芳副教授在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19.456)上发表一项基础研究成果,探讨TRPV1受体基因突变导致急性疼痛和神经损伤所致慢性疼痛敏感性降低的作用机制。
论文摘要
疼痛信号通过伤害感受系统传递至大脑,在极少数情况下,伤害感受系统的基因突变会限制疼痛反应。本研究探讨人类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TRPV1)错义突变是否会增加对伤害性刺激的抵抗力,进而探究通过设计一种细胞膜穿透肽靶向该突变区域是否可以治疗疼痛。我们首先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鉴定出在哺乳动物TRPV1高度保守序列中出现的一种人类TRPV1K710N错义突变。随后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TRPV1K710N基因敲入小鼠,我们发现K710N突变减少辣椒素诱导的背根神经元钙内流。TRPV1K710N小鼠对伤害性化学刺激引起的急性疼痛反应减弱,以及对神经损伤所致的慢性疼痛敏感性降低;然而,该转基因小鼠仍保留对伤害性热刺激的正常反应。此外,在野生型小鼠中应用细胞膜穿透肽阻断K710区域,可以限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急性疼痛反应,并使得神经损伤诱导的痛觉敏化恢复到基线水平。这些研究发现明确了TRPV1K710是一个可以控制伤害感受信号的关键性独立位点,为如何基于人类基因罕见遗传突变,发掘全新的疼痛治疗药物研发策略提供了深刻见解。
通讯作者:Eric R. Gross(美国斯坦福大学)
第一作者:何淑芳、Vanessa O. Zambelli (美国斯坦福大学)
原始文献:He S, Zambelli VO, Sinharoy P, Brabenec L, Bian Y, Rwere F, Hell RC, Stein Neto B, Hung B, Yu X, Zhao M, Luo Z, Wu C, Xu L, Svensson KJ, McAllister SL, Stary CM, Wagner NM, Zhang Y, Gross ER. A human TRPV1 genetic variant within the channel gating domain regulates pain sensitivity in rodents. J Clin Invest. 2022 Dec 6: e163735. doi: 10.1172/JCI16373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472910.
02.研究TRPV1抑制性多肽V1-Cal水凝胶化增强其对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改善作用
张野教授/王斌博士在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16.744)上发表一项基础研究成果,研究TRPV1抑制性多肽V1-Cal水凝胶化增强其对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改善作用。
论文摘要
心肌梗死(MI)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具有细胞穿透功能的多肽V1-Cal对心肌梗死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由于其半衰期短,使用V1-Cal改善心肌梗死后的长期心脏功能目前受到限制。在此,我们将V1-Cal与经典的水凝胶成胶因子Nap-Phe-Phe-Tyr(NapFFY)共组装,以获得新的超分子水凝胶V1-Cal/NapFFY。我们发现,在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中,水凝胶可以显著增强V1-Cal对减轻心室重塑和改善心脏功能改善的治疗效果。体外实验表明,V1-Cal与NapFFY共组装显著增加了水凝胶的机械强度,使V1-Cal能够持续释放超过两周。体内实验表明,在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中,V1-Cal/NapFFY水凝胶持续释放V1-Cal可有效降低TRPV1的表达和活化,减少细胞凋亡和炎性因子的释放。特别是,V1-Cal/NapFFY水凝胶显著减少了梗死面积和纤维化,同时改善了心肌梗死术后28天的心脏功能。我们预计,V1-Cal/NapFFY水凝胶可在不久的将来用于临床治疗心肌梗死。
通讯作者:张野、梁高林(东南大学)
第一作者:王斌、吴澄帆(中国科技大学)、何淑芳
原始文献:Wang B, Wu CF, He SF, Wang YG, Wang D, Tao H, Wang CC, Pang XX, Li F, Yuan Y, Gross ER, Liang GL, Zhang Y. V1-Cal hydrogelation enhances its effects on ventricular remodeling reduction and cardiac function improvement po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Chem Eng J, 2022. 433: 134450.
03.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调控机制
何淑芳副教授/张野教授/吴超博士在 Basic Research in Cardiology(IF:12.416)上发表一项基础研究,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调控机制。
论文摘要
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和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它在心肌缺血再灌注 (I/R) 损伤中的作用仍然未知。我们研究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是否影响心肌I/R损伤及其潜在机制。通过建立大鼠I/R模型,我们观察到心肌I/R损伤后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升高1.7倍。在I/R组,通过鞘内注射氟柠檬酸盐(一种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可减少GFAP免疫染色并使心脏梗死体积减少29%。通过化学遗传方法(DREADD),利用GFAP启动子驱动的Gq或Gi偶联信号,我们双向操纵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 Gq-DREADD介导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1(TRPV1)激活和神经肽释放,导致心肌梗死体积增加1.3倍,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加1.2倍,心律失常评分增加。相反,Gi-DREADD抑制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了TRPV1介导的伤害感受信号传导,与I/R组相比,心肌梗死体积减少35%,心律失常评分减少51%,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从 3158±108降至2047±95pg/mL。此外,鞘内给予TRPV1或神经肽拮抗剂减少了梗死体积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这些发现证明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心肌I/R损伤中发挥作用,并提供了一种新的靶向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潜在治疗手段,以预防心脏损伤。
通讯作者:何淑芳、张野
第一作者:吴超、刘荣荣、罗赵飞
原始文献:Wu C, Liu R, Luo Z, Sun M, Qile M, Xu S, Jin S, Zhang L, Gross ER, Zhang Y, He S. Spinal cord astrocytes regulate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asic Res Cardiol. 2022 Nov 11;117(1):56. doi: 10.1007/s00395-022-00968-x. PMID: 36367592
04.探讨缺血预处理来源外泌体对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
何淑芳副教授 / 金世云博士 / 罗赵飞硕士在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IF:11.719 )上发表了一项基础研究成果,探讨缺血预处理来源外泌体对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 。
论文摘要
背景:短暂心肌缺血后释放到血浆中的外泌体可介导心脏保护作用,但供体外泌体是否可以为慢性心力衰竭受体(围手术期风险最高)提供心脏保护,尚不清楚。我们研究了缺血预处理(IPC)诱导的正常供体来源血浆外泌体,转运至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脏后是否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方法:成年大鼠经IPC或假手术后提取血浆外泌体。在正常大鼠的在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中,IPC之前给予外泌体抑制剂GW4869。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实验中,在缺血前,将来自正常供体大鼠的IPC外泌体或对照外泌体灌注到正常或梗死后衰竭大鼠心脏。检测心肌梗死体积、心肌酶、心脏功能和促生存激酶。
结果:IPC刺激增加了外泌体的释放,而GW4869抑制了血浆外泌体的升高。GW4869预先给药可逆转IPC对在体I/R损伤的心脏保护作用。在 Langendorff灌流实验中,正常大鼠来源的IPC外泌体使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脏的平均心肌梗死体积从41.05 (1.87)%降低到31.43(1.81)%,并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IPC外泌体可激活心脏组织中的促生存激酶,而对照外泌体无此作用。
结论:正常大鼠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外泌体可恢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脏的保护作用,这与激活促生存激酶有关。这些结果提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外泌体具有潜在的围手术期治疗价值。
通讯作者:何淑芳、金世云
第一作者:罗赵飞、胡旭东
原始文献:Luo Z, Hu X, Wu C, Chan J, Liu Z, Guo C, Zhu R, Zhang L, Zhang Y, Jin S, He S. Plasma exosomes generated by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are cardioprotective in a rat heart failure model. Br J Anaesth. 2022 Nov 5: doi: 10.1016/j.bja.2022.08.04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347723.
05.探讨缺血预处理来源外泌体对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
张野教授/胡军博士在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IF:11.719)上发表了一项基础研究,探讨中枢IL-6 Trans-signaling在外周创伤导致的中枢炎症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论文摘要
背景: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具有退化和再生特性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对小鼠无菌创伤后引起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是必要的,也是足够的。IL-6通过经典信号传导与膜结合的IL-6受体a(mIL-6Ra)或通过反式信号传导与可溶性IL-6受体(IL-6R)结合后启动其作用;这两种信号通路都需要传感器gp130。我们研究了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胫骨骨折无菌损伤模型中IL-6信号的位置和类型。
方法:在异氟醚麻醉下,缺乏经典或反-IL-6信号传导特有分子的野生型或转基因成年小鼠接受胫骨骨折。在单独的队列中,我们使用微量恐惧调节范式(术后72小时)评估术后记忆,并使用CA1海马神经元中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pSTAT3)的磷酸化评估受体后IL-6信号(术后24小时)。用BE0047抑制两种形式的IL-6信号传导或仅用sgp130Fc抑制反式信号传导后,在术后第15天评估骨折愈合。
结果:在手术前用BE0047或sgp130Fc预处理后,或在CA1神经元中耗尽gp130后,记忆下降(微量恐惧条件下冷冻减少)和IL-6信号(pSTAT3)上调的手术表型没有发生。当IL-6Ra在CA1海马神经元(冷冻时间,38.9%[11.5%]vs 58.4%[12.3%];pSTATþCA1神经元,31.7[4.9]vs 7.0[3.1])或小胶质细胞(冷冻时间:40.1%[13.9%]vs 65.2%[12.6%];pSTAT \254 ; CA11神经元,30.1[5.5]vs 7.9[3.2])中耗尽时,仍出现手术表型。在全球IL-6Rae/e小鼠中,当静脉注射时,反式信号激动剂hyper-IL-6产生了外科表型(冷冻时间,42.4%[8.8%]vs 59.7%[10.4%];pSTAT细胞,29.3[4.3]vs 10.0[4.4])。与BE0047相比,sgp130Fc的骨折愈合率(骨折骨痂中含有新胶原的百分比)显著提高(52.2%[8.3%]vs 39.7%[7.9%])。
结论:骨科创伤后,IL-6通过IL-6在小鼠CA1神经元中的反式信号传导产生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应寻求反式信号通路的可药用靶点,以减少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同时允许经典IL-6信号的愈合特性。
通讯作者:张野、Mervyn Maze(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第一作者:胡军、张宇
原始文献:Hu J, Zhang Y, Huang C, Feng X, He S, Zhang Y, Maze M. Interleukin-6 trans-signalling in hippocampal CA1 neurones mediates 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in mice. Br J Anaesth. 2022 Dec;129(6):923-936. doi: 10.1016/j.bja.2022.08.019. Epub 2022 Oct 15. PMID: 36253222.
06.通过MMP-9介导自组装纳米纤维,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提供可静脉注射药物载体
张野教授/王亚光博士在 Theranostics(IF:11.6)上发表了一项基础研究,通过MMP-9介导自组装纳米纤维,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提供可静脉注射药物载体。
论文摘要
背景:心肌梗死(MI)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及时恢复梗死区冠状动脉血流,但责任血管再通导致的再灌注容易加重缺血心肌的损伤,并导致冠状动脉远端无复流,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可促进血管生成,能够有效的改善缺血心肌微循环以挽救心肌。然而,由于bFGF在体内的半衰期较差,直接静脉给药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
方法:我们开发了多肽化合物lys - lys - pro -leu- gly -leu- ala - gly - phe - phe (K2)包裹bFGF形成bFGF@K2胶束,并提出了由酶介导下自组装(EISA)策略在缺血心肌中缓慢释放bFGF。
结果:bFGF@K2胶束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模型大鼠具有较强的心肌保护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基质金属肽酶9 (MMP-9)可通过两亲性变化将bFGF@K2胶束裂解为bFGF@Nanofiber胶束。体内实验表明,静脉给药bFGF@K2胶束可导致大鼠缺血心肌中bFGF重组为bFGF@Nanofiber,并通过MMP-9的高表达和聚集诱导保留(AIR)效应使bFGF滞留时间延长。在MI/R模型建立28 d后,bFGF@K2胶束治疗可明显减少大鼠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结论:本策略可为治疗心肌梗死静脉药物载体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通讯作者:张野、梁高林(东南大学)
第一作者:王亚光、王蒂、吴超
原始文献:Wang Y, Wang D, Wu C, Wang B, He S, Wang H, Liang G, Zhang Y. MMP 9-instructed assembly of bFGF nanofibers in ischemic myocardium to promote heart repair. Theranostics. 2022 Oct 17;12(17):7237-7249. doi: 10.7150/thno.77345. PMID: 36438504.
07.探讨了DNA甲基化异常相关的MTHFR抑制在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叶酸对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陶辉副研究员/张野教授在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IF:8.101)上发表了一项基础研究,探讨了DNA甲基化异常相关的MTHFR抑制在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叶酸对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论文摘要
背景: 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与致纤维化基因的DNA甲基化改变有关。然而,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应用细胞培养、动物模型和临床样本探讨了DNA甲基化异常相关的MTHFR抑制在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叶酸对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方法和结果:在本文中,我们发现了MTHFR的DNA甲基化抑制与糖尿病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并且参与叶酸在STZ诱导糖尿病心肌纤维化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在糖尿病心肌纤维化患者和小鼠心脏中,MTHFR表达明显受到抑制,并伴随DNMT3A和MTHFR启动子甲基化的增加。敲除DNMT3A 后MTHFR的启动子去甲基化,可以恢复MTHFR的丢失,减轻了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病理改变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焦亡。机制上,DNMT3A通过启动子的甲基化途径抑制MTHFR的表达。有趣的是,补充叶酸可以挽救糖尿病心肌MTHFR下降的影响心肌纤维化,表明MTHFR通过表观遗传学失活是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一个关键介质。
结论:本研究确定MTHFR的抑制是由于异常的DNMT3A升高导致的,同时MTHFR启动子高甲基化可能是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重要表观遗传学特征,并且补充叶酸可抑制糖尿病性心肌纤维化。
通讯作者:陶辉、张野、赵健元(上海复旦大学)
第一作者:孙赫、宋凯、周洋
原始文献:Sun H, Song K, Zhou Y, Ding JF, Tu B, Yang JJ, Sha JM, Zhao JY, Zhang Y, Tao H. MTHFR epigenetic derepression protects against diabetes cardiac fibrosis. Free Radic Biol Med. 2022 Nov 20;193 (Pt 1):330-341. doi: 10.1016/j.freeradbiomed.2022.10.304. PMID: 36279972.
08.探讨RNA甲基化修饰对糖酵解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
陶辉副研究员/张野教授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IF:8.025)上发表了一项基础研究,探讨RNA甲基化修饰对糖酵解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
论文摘要
已经发现糖酵解的功能失调会在一系列以细胞增殖为特征的病理过程中出现。但是,糖酵解重编程在心脏纤维化中是否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用临床样本、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探讨了糖酵解重编程在心肌纤维化中的因果关系。在此, 我们发现了甲基转移酶3 (METTL3)促进糖酵解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导致心脏的纤维化。糖酵解的增强是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并且依赖于METTL3表达的增加。敲低METTL3可以抑制糖酵解,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心肌纤维化。机制上,METTL3以m6A-YTHDF2依赖的方式,通过靶向特异性抑制AR m6A位点抑制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AR可与糖酵解标志物HIF-1α相互作用,下调AR可激活HIF-1α信号通路,导致糖酵解增强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反,过度表达的AR显著降低HIF-1α轴,降低糖酵解关键酶HK3的表达,抑制糖酵解,并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心房颤动心脏组织中可以检测到METTL3和YTHDF2水平的增加,AR表达的降低,HIF-1α、Postn的表达增加,糖酵解的增强和心肌纤维化加重。我们的结果发现了在心肌纤维化中METTL3 催化m6A的修饰,以m6A-YTHDF2依赖的方式增加AR的甲基化促进糖酵解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本研究为干预心肌纤维化提供了新的策略。
通讯作者:陶辉、赵健元(上海复旦大学)、张野
第一作者:周洋、宋凯、涂彬、孙赫
原始文献:Zhou Y, Song K, Tu B, Sun H, Ding JF, Luo Y, Sha JM, Li R, Zhang Y, Zhao JY, Tao H. METTL3 boosts glycolysis and cardiac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by increasing AR methylation. Int J Biol Macromol. 2022 Nov 9;223(Pt A):899-915. doi: 10.1016/j.ijbiomac.2022.11.042. PMID: 36370857.
09.探讨七氟醚通过SIRT1介导的自噬改善失血性休克和复苏诱导的认知障碍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
黄春霞博士/胡宪文教授/舒见威硕士在 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IF 7.310)上发表了一项基础研究,探讨七氟醚通过SIRT1介导的自噬改善失血性休克和复苏诱导的认知障碍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
论文摘要
背景:失血性休克和再复苏(HSR)引起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创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先前的研究表明七氟醚后处理(SP)在脑IR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然而,这些机制仍然难以确立。
方法:通过在体C57BL/6小鼠(雄性,3月龄)使用HSR和体外HT22细胞使用氧葡萄糖剥夺和复氧(OGD/R)建立具有SP的脑IRI模型。通过莫里斯水迷宫、新物体识别和高架迷宫测试评估动物认知。SIRT1的作用通过使用siRNA、一种敏感抑制剂(EX527)或过表达shRNA-GFP慢病毒来确定。
结果:IRI引起与脑梗死和神经元凋亡相关的空间学习和记忆的显着障碍,并被SP有效减弱。IRI还显着降低SIRT1并伴有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自噬。SP或遗传过表达SIRT1显着抑制由HSR或OGD/R引起的缺陷自噬,线粒体氧化损伤和神经元死亡。然而,SIRT1的遗传抑制或药理学抑制显著逆转了SP治疗对线粒体DNA转录能力和自噬的影响。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前IRI模型中,SIRT1的缺失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缺陷和IRI后神经元凋亡的序贯变化。七氟醚后处理可有效减弱由SIRT1介导的有害刺激诱导的病理生理特征。
通讯作者:黄春霞、胡宪文
第一作者:舒见威, 黄晓童,廖启智
原始文献:Jianwei Shu, Xiaotong Huang, Qizhi Liao, Jianan Wang, Yuqi Zhou, Yihuan Chen, Ming Chen, Cheng Qian, Ye Zhang, Xianwen Hu, Chunxia Huang. Sevoflurane improves hemorrhagic shock and resuscitation induced-cognitive impairments an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s through SIRT1-mediated autophagy. Oxid Med Cell Longev. 2022 Mar 11; 2022: 9771743.
10.探讨老年下肢大手术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纵向分布及其与术后谵妄的关系
张野教授/张宇硕士在 Anesthesia & Analgesia(IF:6.627)上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探讨老年下肢大手术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纵向分布及其与术后谵妄的关系。
论文摘要
背景:手术伴随着全身炎症反应,这可能预示易感个体出现谵妄。目前对血浆促炎细胞因子的轨迹及其与术后谵妄(POD)的潜在关联知之甚少。目前的研究纵向评估了老年外科患者的促炎性和抗炎性血浆细胞因子反应和POD的发展,以调查可能表明致病机制的个体和/或细胞因子簇的相关性。 方法:一项前瞻性纵向研究旨在招募60岁以上的患者,他们计划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下肢大手术。术前和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4天采集血液,测定血浆白介素-1β(IL-1β)、IL-2、IL-4、IL-6、可溶性IL-6受体(sIL6R)、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使用混淆评估方法,每天两次评估参与者的POD,持续4天。血浆细胞因子术后变化的轨迹通过基于组的轨迹建模分析确定,该分析由时间依赖性Cox回归模型确定的不同细胞因子提供信息。
结果:对188名患者进行了资格评估,其中129人接受了大手术,126人拥有完整的数据集进行最终分析。126例患者中有31例(24.6%)诊断为POD。时间依赖性Cox回归模型表明,IL-6和sIL-6R水平越高,POD发病风险越高。双聚类模型(稳定的较低水平和波动的较高水平)被认为是IL-6和sIL-6R轨迹的最合适的统计模型。IL-6波动性较高的参与者中,谵妄的比例更高(73.3%对18.0%,P=0.001),sIL-6R波动性较高(81.3%对16.4%,P=0.000)的参与者也更高。
结论:由于较高的IL-6和sIL-6R水平与POD的风险显著相关,并且IL-6反式信号传导需要结合,因此该途径的激活可能与POD相关。此外,确定IL-6和sIL-6R的高水平组合是否可以作为POD随后发展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将是重要的。
通讯作者:张野
第一作者:张宇、胡军
原始文献:Zhang, Yu; Hu, Jun; Zuo, Weiguang; He, Pei; Xue, Qi; Feng, Xiaomei; Zhang, Ye; Maze, Mervyn M. Longitudinal Profiling of Plasma Cytokin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Lower Limb Surgery: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Anesthesia & Analgesia: October 26, 2022 doi: 10.1213/ANE.0000000000006250
11.探讨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张野教授/蒋玲玲副主任医师在 Frontiers Pharmacology(IF:5.988)上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论文摘要
背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LPN)已经成为治疗局限性肾肿瘤的金标准,但LPN常常会阻断肾动脉造成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我们评估右美托咪定后处理是否会减少LPN造成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方法:本次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77例择期性LPN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后处理(DPOC)组或者对照(control)组。在肾动脉开放即刻给予右美托咪定0.6ug/kg并持续10min,而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持续10min。所有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和6个月的99mTc-DTPA肾小球清除率( 99mTc-DTPA-GFR)。
结果:术后1个月,DPOC组GFR值明显高于Control组(35.65 ± 4.89mlmin−1.1.73m−2 VS 33.10 ± 5.41 mlmin−1.1.73m−2, p=0.022),但术后6个月两组之间的GFR值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DPOC减轻 LPN手术中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对肾脏产生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至少持续1个月。
通讯作者:张 野
第一作者:蒋玲玲
原始文献:Jiang L, Zhang T, Zhang Y, Yu D, Zhang Y. Dexmedetomidine postconditioning provides renal prot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ront Pharmacol. 2022 Oct 4;13:988254. doi: 10.3389/fphar.2022.988254. PMID: 36267269.
12.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张野教授/吴昊博士在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IF:5.988)上发表了一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论文摘要
背景: 急性肾损伤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晶体溶液,最近已在临床上使用。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是否能够减少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尚不清楚。
方法: 64名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被随机分为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BRS)组和生理盐水(NS)组。主要结果是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次要结果包括肾脏替代治疗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30天死亡率。其他结果包括术前和术后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阴离子间隙、乳酸浓度变化情况。
结果: 62名参与者完成了试验并进行了数据分析,每组31名。BRS组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14/31,45.2%)明显低于NS组(24/31,77.4%),相对风险为0.58(95%CI,0.38-0.90;P=0.009)。BRS组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NS组(Z=-2.932,P=0.003)。两组患者次要结果均未见显著差异。对于其他结果,NS组术前钠离子浓度低于术后钠离子浓度(137.2 vs.140.4,P=0.009)。NS组术前氯离子浓度低于术后氯离子浓度(102.9 vs.106.2,P<0.001)。BRS组氯离子浓度的变化值低于NS组(1.6 vs. 4.7,P=0.006)。
结论: 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相较于生理盐水可降低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通讯作者:张野、陈立建
第一作者:吴昊
原始文献:Wu H, Meng G, Zuo C, Wang J, Jin S, Chen L, Zhang Y. The Effects of sodium bicarbonate Ringer's solution on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ront Pharmacol. 2022 Oct 6;13:982472. doi: 10.3389/fphar.2022.982472. PMID: 36278205.
13.探讨了Cepharanthine对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
张野教授/陈陈博士在 Frontiers in Phamacology杂志(IF:5.988)上发表了一项基础研究,探讨了Cepharanthine对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
论文摘要
ARDS是一种一种进展迅速的疾病,对机体危害大,死亡率高。据报道,截至2000年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高达40%-70%。虽然目前已有部分关于ARDS治疗方法,但没有一种能够有效降低ARDS患者的死亡率或延长其生命。本研究结合网络分析(NA)和体内实验方法,探索并验证了Cepharanthine (CEP)参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的机制。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搜索CEP的潜在靶点,通过DisGeNET数据库获取ARDS相关致病基因,随后构建并可视化了疾病化合物共同靶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enrichment数据库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最后,为了进行体内实验验证,本研究建立了油酸诱导的ARDS大鼠模型,主要通过组织学评价和ELISA法评价CEP对ARDS的保护作用和对炎症的影响。共发现100个基因是CEP靶向基因,而共有153个基因被发现与ARDS相关。PPI网络用于描述CEP和ARDS相关基因的链接和目的,该网络包含238个节点和2333条链接。GO和KEGG分析表明,炎症反应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与cep介导的ARDS治疗密切相关。通过网络分析,构建了CEP-基因通路-ARDS关键网络,共152个节点(5个靶点和6个通路),744条连接。体内实验结果显示,CEP可减轻ARDS相关的组织病理改变和肺水肿,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分泌,同时增加血清ResolvinD1和ResolvinE1含量。因此,这些作用增强了抗炎反应。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CEP可以通过促进炎症消退的ResolvinE1和ResolvinD1信号通路治疗油酸诱导的大鼠ARDS,为临床治疗ARDS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
通讯作者:张野、王纯辉
第一作者:陈陈、汪宁
原始文献:Chen C, Wang N, Wang B, Zhang Q,Hu Y, Cheng G, Tao S, Huang J, Wang C and Zhang Y (2022), Network analysis-based strategy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epharanthine on rat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Front. Pharmacol. 13:1054339. doi: 10.3389/fphar.2022.1054339
14.探讨PKC/PKR在衰老、阿尔茨海默病和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黄春霞博士/路文萍硕士在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 5.702)上发表了一项基础研究,探讨PKC/PKR在衰老、阿尔茨海默病和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
背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发生率较高。线粒体和突触功能障碍在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模型中被证实;但是它们在PND中的作用还没有被很好地理解。通过对老年鼠及阿尔茨海默病鼠剖腹探查手术制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模型,研究PKC/PKR在衰老、阿尔茨海默病和PND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水迷宫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对不同年龄(8月龄和18月龄)C57BL/6和3×Tg-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评价。对C57BL/6小鼠和3×Tg-AD小鼠(8月龄)进行剖腹手术诱导PND。术后评估与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突触功能和自噬相关的标志物。用PKC特异性抑制剂双吲哚酰马来酰亚胺X (BIMX)或PKR-/-小鼠进一步证实了蛋白激酶C (PKC)和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的作用。
结果: 老年鼠(18月龄C57BL/6小鼠)和3×Tg-AD小鼠均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并伴有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自噬失活。剖腹手术引起了显著的神经炎症反应和海马突触蛋白损失。在3×Tg-AD小鼠中,衰老或剖腹手术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病理变化进一步加剧。抑制剂抑制PKC或PKR基因缺失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海马线粒体、自噬和突触功能缺损明显减弱。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衰老、阿尔茨海默病和PND具有相似的致病特征,包括线粒体内稳态改变和自噬调节障碍。此外,剖腹手术可能加剧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与遗传背景无关的神经元丢失相关的认知缺陷。PKC/PKR活性失调可能参与了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通讯作者:黄春霞、Gordon Tin Chun Wong(香港大学)
第一作者:路文萍、唐赛兰
原始文献:Lu W, Tang S, Li A, Huang Q, Dou M, Zhang Y, Hu X, Chang RCC, Wong GTC, Huang C. The role of PKC/PKR in aging, Alzheimer's disease, and 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Front Aging Neurosci. 2022 Sep 12;14:973068. doi: 10.3389/fnagi.2022.973068. PMID: 36172481.
15.通过比较二氧化碳操作前后对rSO2绝对值的影响,为识别高危患者提供新的一种预测方法
胡宪文教授/宋洁主治医师在 Frontiers in Psychiatry(IF:5.3)上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通过比较二氧化碳操作前后对rSO2绝对值的影响,为识别高危患者提供新的一种预测方法。
论文摘要
背景: 术中低脑氧饱和度已被证实是术后谵妄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脑组织低氧血症受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低血压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然而,没有专门研究针对老年人腹部手术中脑氧饱和度监测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做进一步的证实。因此,本研究旨在证实对接受腹部大手术的老年人,术中rSO2的变化与出现术后谵妄的相关性,识别需要早期治疗和管理的高危病人。
方法: 这项前瞻性研究招募了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选择性腹部大手术的老年患者。在诱导麻醉前(T0)、诱导麻醉后5min(T1),PaCO2达到25-30mmHg后5min(T2),PaCO2达到45-50mmHg后5min(T3),手术结束时(T4), PaCO2再次达到25-30mmHg后5min(T5),PaCO2再次达到45-50mmHg后5min(T6)连续测量和记录患者的连续测量和记录,血压,rSO2和血气分析。以T0处的rSO2为基准,比较二氧化碳操作前后对rSO2绝对值的影响,主要研究结局是术后谵妄的发生。
结果: 共纳入101名受试者进行分析16例(15.8%)术后出现谵妄。与非谵妄组相比,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谵妄组在T4、T5和T6的时pH、PaO2更低,乳酸水平较高(p < 0.05)。rSO2在T0、T1、T2、T3、T4、T6分别为69.0(63.2 ~ 75.2)、70.7±7.3、68.2±7.5、72.1±8.0、69.9±7.8、67.4±7.2、71.7±8.1。术后低-高碳酸血症试验中rSO2的变化(TDrSO2%)为6.62 (5.31 -9.36)。多变量分析显示累积疾病评定量表(OR = 1.89, 95% CI: 1.10-3.25, P = 0.021),术前白蛋白水平(OR = 0.67, 95% CI: 0.48-0.94, P = 0.022), T4时rSO2 (OR = 0.61, 95% CI: 0.41-0.89, P = 0.010)、术后TDrSO2% (OR = 0.80, 95% CI: 0.66–0.98, P = 0.028) 与老年行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相关。
结论: 总之,在低碳酸血症至高碳酸血症后测量的 rSO2和术后TDrSO2%与老年患者接受选择性腹部手术的术后谵妄独立相关,本策略可为识别高危患者提供新的一种预测方法。
通讯作者:胡宪文、夏晓琼
第一作者:宋洁
原始文献:Song J, Cheng C, Sheng K, Jiang LL, Li Y, Xia XQ, Hu XW.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reactivity of loc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after hypo-to-hypercapnic tests and delirium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in older adults: A prospective study. Front Psychiatry. 2022 Nov 4;13:907870. doi: 10.3389/fpsyt.2022.907870. PMID: 36405895.
16.探讨伐尼克兰通过恢复老年小鼠的线粒体自噬来改善剖腹手术诱导的认知障碍的潜在机制
黄春霞博士/王佳楠硕士在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IF 5.195)上发表了一项基础研究,探讨伐尼克兰通过恢复老年小鼠的线粒体自噬来改善剖腹手术诱导的认知障碍的潜在机制。
论文摘要
背景:大手术后老年人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据推测,伐尼克兰通过恢复线粒体自噬和tau磷酸化来改善认知障碍。
方法:野生型C57BL/6小鼠(雄性,18月龄)接受剖腹手术,有或没有慢性伐尼克兰给药。术后认知和焦虑通过莫里斯水迷宫和升高加迷宫测试确定。同时,表征了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线粒体自噬和tau磷酸化以及PKR和STAT3的相关性。
结果:在剖腹手术后的老年小鼠中,空间学习和记忆中的持续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较长的逃逸潜伏期和目标象限中的交叉频率较低。剖腹手术也诱发了焦虑反应缺陷。术后14 d后,海马体出现明显的ROS积累和功能受损的线粒体较小。同时,线粒体中存在大量的神经元凋亡和易位的tau磷酸化。增强的线粒体自噬和下调的ChAT活性分布在接受剖腹手术的小鼠中。PKR信号被激活,并且是大脑中STAT3的亚细胞激活所必需的。慢性伐尼克兰给药(1mg/kg/天)后,认知功能障碍,海马氧化应激以及脆弱的线粒体自噬得到改善。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剖腹手术导致认知障碍,伴有持续的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自噬失调。PKR/STAT3可能是潜在的机制,围手术期伐尼克兰治疗可能是POCD的有效治疗策略。
通讯作者:黄春霞
第一作者:王佳楠,朱守峰,路文萍
原始文献:Jianan Wang, Shoufeng Zhu Wenping Lu, Ao Li, Yuqi Zhou, Yihuan Chen, Ming Chen, Cheng Qian, Xianwen Hu, Ye Zhang, Chunxia Huang. Varenicline improved laparotomy-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 by restoring mitophagy in aged mice. Eur J Pharmacol. 2022 Feb 5;916:174524. doi: 10.1016/j.ejphar.2021.174524. PMID: 34582844.
17.使用NaGdF4,Yb,Er@ NaGdF4,Yb,Tm@NaYF4@Fe-MOFs纳米复合材料实现多模态成像和协同化学动力/光动力治疗
张野教授/王亚光博士在 Chemistry - An Asian Journal(IF:4.839)上发表了一项基础研究,使用NaGdF4,Yb,Er@ NaGdF4,Yb,Tm@NaYF4@Fe-MOFs纳米复合材料实现多模态成像和协同化学动力/光动力治疗。
论文摘要
在这里,我们构建了 NaGdF4,Yb,Er@NaGdF4,Yb,Tm@NaYF4 core@shell 壳层结构的上转换纳米颗粒 (UCNPs) 包被 Fe-Tetrakis (4-carboxyphenyl) porphine (TCPP) 金属 - 有机框架 (Fe-MOFs) 纳米复合材料 (UCNPs@MOFs) 应用于肿瘤的多模式成像和协同化学动力学治疗 (CDT)/ 光动力治疗 (PDT) 。在体外实验中, UCNPs@MOFs 成功应用于肿瘤细胞体内外近红外成像。在体内,利用 UCNPs 中掺杂的 Gd 作为对比剂成功的进行了小鼠肿瘤的磁共振成像 (MRI) 。并且, UV-vis 区域的发光被 FeMOFs 吸收,产生单态氧 (1O2) 用于小鼠肿瘤的 PDT 治疗。 MOFs 中掺杂的 Fe3+ 可以催化 H2O2 生成氧和羟基自由基 (•OH) 用于 CDT 治疗,并与 PDT 的 1 O2 协同作用。基于以上 CDT/PDT 的协同效应, UCNPs@MOFs 纳米复合材料在体内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说明了 UCNPs@MOFs 纳米复合材料在肿瘤的多模态成像以及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讯作者:张野、李小虎、陈红旗(安徽师范大学)
第一作者:凌波、王亚光
原始文献:Ling B, Wang Y, Mi R, Wang D, Chen H, Li X, Zhang Y, Wang L. Multimodal Imaging and Synergetic Chemodynamic/Photodynamic Therapy Achieved Using an NaGdF4 ,Yb,Er@ NaGdF4 ,Yb,Tm@NaYF4 @Fe-MOFs Nanocomposite. Chem Asian J. 2022 Jul 15;17(14):e202200161. doi: 10.1002/asia.202200161. Epub 2022 May 18. PMID: 35485259.
18.探讨腹横平面阻滞和腰四方肌阻滞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功效
胡宪文教授/黄春霞博士/薛琦博士在 Pain and Therapy杂志(IF 3.960)上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探讨腹横平面阻滞和腰四方肌阻滞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功效。
论文摘要
背景:腹横平面神经阻滞(TAPB)的镇痛作用和安全性在各种腹部手术中仍存在争议。腰方肌阻滞(QLB)被认为在妇科手术中提供广泛而持久的镇痛作用。然而,这两种技术对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极度肥胖患者的镇痛作用仍然未知。
方法:共有225例肥胖患者随机分配到TAPB组(n = 76,30ml 0.33%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1μg kg-1),QLB组(n = 76,30ml 0.33%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1μg kg-1),或单独全身麻醉组(GA,n = 73,30ml 0.9%盐水)。在术后48小时内,患者接受含有舒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定 2μg kg-1和格拉司琼3mg的连续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以手术切口痛和内脏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作为主要结局,在术后0、0.5、1、2、6、12、24、48 h和出院时做连续记录。
结果:与GA组患者相比,TAPB组和QLB组在LSG后的最初6-12 h内切口痛和内脏痛的VAS评分持续降低,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也显著较少(P < 0.001)。QLB组首次补救性镇痛时间较GA组长,24 h内补救性镇痛需求量较少(P < 0.05)。此外,QLB组的PCIA要求低于GA组和TAPB组(P < 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神经阻滞和腰方肌阻滞可为肥胖患者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提供相当的镇痛效果。
通讯作者:胡宪文、黄春霞
第一作者:薛琦、储昭霞、朱俊俊
原始文献:Qi Xue, Zhaoxia Chu, Junjun Zhu, Xiaoyan Zhang, Hong Chen, Wu Liu, Benli Jia, Ye Zhang, Yong Wang, Chunxia Huang, Xianwen Hu. Analgesic Efficacy of Transverse Abdominis Plane Block and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in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Clinical Trial. Pain Ther, 2022, 11:613-626.
19.探讨右美托咪啶对甲状旁腺全切合并自体移植的尿毒症患者术后复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影响,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张野教授/吴云博士在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杂志(IF: 3.940)上发表一项临床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啶对甲状旁腺全切合并自体移植的尿毒症患者术后复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影响,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论文摘要
背景:复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在接受甲状旁腺全切合并自体移植(tPTX-AT)的尿毒症患者中仍然是一项巨大挑战。然而,围术期的干预与SHPT复发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右美托咪啶已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尿毒症患者的麻醉中,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啶对SHPT复发的影响,并确定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至2018年行tPTX-AT的患者记录。该研究包括术中接受右美托咪啶治疗的患者和未接受右美托咪啶的对照组患者。主要终点是两组患者术后一年SHPT复发率的差异,次要终点是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分析方法包括倾向值匹配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
结果:354例患者中,133例患者术中接受右美托咪啶治疗,SHPT总复发率为10.2%。使用倾向值匹配后,我们发现患者年龄、使用右美托咪啶、合并糖尿病和术前血磷值是SHPT复发的独立因素,对于接受右美托咪啶治疗的患者SHPT复发风险降低了约3.8倍(比值比,0.263;95%置信区间,0.081-0.854;P=0.026)。与对照组相比,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啶的患者在身体机能和一般健康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生活质量,对情感职能的影响较小。
结论:在接受 tPTX-AT 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中,使用右美托咪啶与手术后一年SHPT复发风险的降低之间存在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准确评估右美托咪啶对该人群预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通讯作者:张野
第一作者:吴云、韩伟
原始文献:Wu Y, Han W, Li P, Hu X, Zhang Y. Impact of dexmedetomidine on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recurrence in uremic patients who received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 a retrospective propensity-matched study. Am J Transl Res.. 2022;14(9):6659-68. PMID: 36247273
20.探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的严重肥胖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黄春霞博士/张野教授/赵新阳硕士在 Obesity Surgery杂志(IF 3.479)上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探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的严重肥胖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论文摘要
背景:外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且还可以保护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研究表明,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减重手术)可以改善肥胖患者的认知功能,而外周神经阻滞在减重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是否会影响减重手术术后肥胖患者的认知功能目前尚未有研究证实。我们研究了术前应用外周神经阻滞对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方法:临床筛选75例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B)、全身麻醉联合腰方肌阻滞组(QLB),并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测量患者认知功能。此外,留取患者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静脉血标本测量血液中炎症因子及BDNF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与认知功能变化之间做相关性分析。
结果:对完成研究的65名患者结果分析显示,相较于术前,三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均有显著改善而且炎症因子测量结果显示IL-6、IL-8及hs-CRP均有显著变化。我们发现QLB组患者在MoCA量表测试中显著优于GA组;并且IL-6的变化与MMSE和MoCA的表现成显著负相关但是和AVLT-DR结果成显著正相关,同时在GA组我们也观测到了IL-6和AVLT-IR之间的正相关现象。
结论: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可以显著改善肥胖患者的认知功能,腰方肌阻滞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且降低体内的IL-6浓度。
通讯作者:黄春霞、张野
第一作者:赵新阳、薛琦、董玲
原始文献:Zhao X, Xue Q, Dong L, Chu Z, Wang Y, Chen C, Hu X, Zhang Y, Huang C. Effects of Peripheral Neural Blocks in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a Pilot Study on Cognitive Functions in Severe Obese Patients. Obes Surg. 2022 Nov 5. doi: 10.1007/s11695-022-06319-y. PMID:36334250.
21.全麻与腰麻在单胎孕中期紧急宫颈环扎术中对孕产妇临床结局的影响,为妇产科医师、麻醉医师及患者的麻醉选择提供了一份有意义的临床参考
胡宪文教授/王炎博士在 Med Sci Monit 杂志(IF 3.386)上发表一篇临床研究,详细介绍了全麻与腰麻在单胎孕中期紧急宫颈环扎术中对孕产妇临床结局的影响,为妇产科医师、麻醉医师及患者的麻醉选择提供了一份有意义的临床参考。
论文摘要
背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未发生宫颈扩张时,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都可以考虑实施。但对于宫颈已经扩张,并且羊膜囊已膨出的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吸入麻醉药会松弛子宫平滑肌从而降低宫腔压力,会导致羊膜囊进一步膨出,增加手术难度和胎膜早破的风险。腰麻可以快速阻断患者的痛觉,但是麻醉平面的控制对手术难度及病人的生命体症、主观感受影响较大,如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易导致胎盘灌注压的变化,引起胎儿缺氧和酸中毒,以及低血压引起恶心呕吐、术中牵拉反应等引起孕妇不愉快的体验。并且有研究显示,与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相比,接受区域麻醉的孕妇早产风险更高,术后早产率增加。因此,关注不同麻醉方式对紧急宫颈环扎术孕产妇预后的影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方法:通过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恶心、呕吐、低血压;2.宫颈损伤、医源性胎膜破裂、绒毛膜羊膜炎;3.术后宫缩增加的情况);炎症指标(术前24h与术后24 hCRP、NLR等);临床结局指标(1.分娩时孕周、34周前分娩率、34周后分娩率、新生儿存活率;2. 新生儿出生后5min Apgar 评分、新生儿体重、NICU例数、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等)。
结果:全麻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手术时间更短,但PACU停留时间延长。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异常。
结论:全身麻醉和腰麻均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单胎妊娠孕中期孕产妇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全身麻醉相较于腰麻手术时间较短,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但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较长。两种麻醉方式下两组围术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宫颈撕裂、胎膜破裂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炎症因子的表达和新生儿结局指标(分娩率、新生儿存活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进入NICU例数、新生儿NBNA评分)等方面比较没有显着差异。我们期待后续更加严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多中心研究,为紧急宫颈环扎病人的麻醉方式提供高级别临床证据支持。
通讯作者:胡宪文、王伟(南京医科大学)
第一作者:王炎
原始文献:Wang Y, Ning X, Yu Y, Xia X, Wang W, Hu X. Comparison of Outcomes Following General Anesthesia and Spinal Anesthesia During Emergency Cervical Cerclage in Singleton Pregnant Women in the Second Trimester at a Single Center. Med Sci Monit. 2022 Mar 7;28:e934771. doi: 10.12659/MSM.934771. PMID: 35255077.
22.通过比较仰卧位与侧卧位下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腰骶丛阻滞的有效性,提供了改良的阻滞方法
胡宪文教授/宋洁主治医师在 BMC Anesthesiology(IF:2.37)上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通过比较仰卧位与侧卧位下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腰骶丛阻滞的有效性,提供了改良的阻滞方法。
论文摘要
背景: 下肢骨折患者常因体位改变而出现急性疼痛和不适,这种疼痛会影响术后早期恢复。本研究旨在比较在下肢骨折手术中,比较在仰卧位与侧卧位实施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的腰骶丛神经阻滞(LSPB)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方法: 这项研究纳入了126例因下肢骨折而接受择期接受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S组和L组,分别在仰卧位和侧卧位接受超声与神经刺激器结合引导LSPB。主要结局是手术中使用的舒芬太尼剂量,次要结局是摆放LSPB体位时的最大疼痛评分VAS(视觉模拟量表),摆放体位的时间,神经阻滞的时间,穿刺次数、尝试次数,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1、12、24hVAS评分,术后满意程度的镇痛和与神经阻滞有关的不良事件。
结果: 两组之间使用的舒芬太尼剂量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组(P=0.142)。摆放体位时VAS疼痛评分最大(P<0.01),摆放体位时间(P<0.01),S组腰丛阻滞时间和穿刺尝试时间明显低于在L组中(P<0.01)。 S组发生骶丛阻滞的时间高于L组(P=0.029)。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骶丛穿刺次数、术后VAS评分、术后镇痛满意程度或神经阻滞相关不良事件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
结论: 我们的研究为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舒适、更容易接受的麻醉方案。仰卧位的LSPB应用简单,具有明确的麻醉作用。此外,它具有高水平的术后镇痛,因此应广泛应用。
通讯作者:胡宪文、夏晓琼
第一作者:徐玉婷、宋洁
原始文献:Xu Y, Song J, Xia X, Hu X, Li Y, Yu Y, Wang L, Tao Z. Appl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nerve stimulator-guided lumbosacral plexus block in the supine versus lateral position during surgeries for lower limb fracture-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MC Anesthesiol. 2022 Jun 3;22(1):174. doi: 10.1186/s12871-022-01710-9. PMID: 35659181.
23.探讨了PI3k/Akt-eNOS信号通路介导七氟醚后处理对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胡宪文教授/张暮春医师在 World Neurosurgery(IF:2.21)上发表一项基础研究成果,探讨了PI3k/Akt-eNOS信号通路介导七氟醚后处理对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论文摘要 背景:尽管已有大量报道证实了七氟醚后处理对局灶性和全局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其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模型中探讨这种作用是否与PI3K/Akt-eNOS通路介导有关 方法:实验组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失血性休克60 min后复苏30 min。在复苏开始至复苏结束时进行七氟醚后处理。复苏24小时后, 用TTC染色评价脑梗死体积。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和eNOS的活性。 结果: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海马区中观察到明显的脑梗死及病理性神经元改变和细胞凋亡等脑损伤。2.4%七氟醚后处理可显著减轻脑损伤。Wortmannin阻止了七氟烷后处理引起的神经元特性的改善,以及抑制了eNOS和磷酸化Akt的活性。 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和复苏所致的脑损伤,这种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eNOS表达作用有关。 通讯作者:胡宪文 第一作者:张慕春 黄春霞 原始文献:Zhang M, Huang C, Zhang L, Huang L, Hu X. Phosphoinositide-3-Kinase/Akt-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Signaling Pathway Mediates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Sevoflurane Postconditioning in a Rat Model of Hemorrhagic Shock and Resuscitation. World Neurosurg. 2022 Jan;157:e223-e231. doi: 10.1016/j.wneu.2021.09.143. PMID: 34634505.
24.探讨氯普鲁卡因作为起始剂量用于激活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
张野教授/朱海娟博士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Medicine(IF:2.145)上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探讨氯普鲁卡因作为起始剂量用于激活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氯普鲁卡因用于激活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与利多卡因相比较的最佳浓度。
方法:9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LD组,常规起始量1%利多卡因6mL;CP1.5组,起始量1.5%氯普鲁卡因6mL;CP1.2组,起始量1.2%氯普鲁卡因7.5mL。所有患者均通过程控间隔式硬膜外输注泵(PIEB)维持分娩镇痛。主要结果是镇痛起效时间。次要结果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前12次宫缩的间隔和持续时间,分娩和新生儿结局,产妇满意度和不良反应。
结果:CP1.5组和CP1.2组产妇起效时间明显短于LD组(风险比HR=6.540;95%可信区间3.503~12.210;P<0.001,HR=3.460;95%CI 1.905~6.282;P<0.001)。LD组、CP1.5组和CP1.2组达到充分镇痛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0分钟(10.9~13.1分钟)、7.0分钟(6.2~7.8分钟)和8.0分钟(7.5~8.5分钟)。CP1.5组的VAS评分、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剂量和镇痛剂补救用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自硬膜外开始用药至首次需求PCEA的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产妇满意度评分亦较其他两组高(P<0.01)。宫缩的间隔和持续时间、分娩和新生儿结局以及不良反应在三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氯普鲁卡因作为起始剂量用于激活分娩镇痛起效显著快于利多卡因,选用1.5%氯普鲁卡因6ml可能优于1.2%氯普鲁卡因7.5ml。
通讯作者:张野
第一作者:朱海娟、何妍
原始文献:Zhu HJ, He Y, Wang SY, Han B, Zhang 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procaine with Lidocaine for Activating Epidural Analgesia During Labor. Int J Gen Med. 2022;15:1307-1317. Published 2022 Feb 9. doi:10.2147/IJGM.S351030. PMID: 35173469
END
(来源于:麻醉热线)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