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行 | 病理科:显微镜下的2022抗疫故事
如果说疫情是一场战争,那么病理科便是一个看不到炮火、却听得见冲锋的战场。因为病理科常规技术、诊断等工作主要在武汉大学医学部八号楼进行,2022年因为疫情封控,校园经常实行封闭管理。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及时完成样本检测任务,就需要科室人员主动留守实验室。回望2022年,我们不能忘记中南病理人的抗疫故事。
曾有一次封闭管理前夕,科室出现了一位“奇怪”的同事: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裹,带着个人洗漱及生活用品就来上班了,妥当安置好自己的床铺后便即刻投入了包埋、切片的工作中。“我们虽然没有决定生与死的能力,但是每份病理结果的准确与否、快慢与否都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命的转折点。”这个“奇 怪”的人就是病理科最年轻的技师之一,吴英杰。
作为病理科最年轻的党员,他时常活跃在核酸检测、后勤搬运等各个需要支援的地方,不管大事、小事只要科室、医院需要,他都会冲在最前方,这也是病理科众多医师技师最朴实的缩影。
面对工作环境封闭管理、患者可能无法及时拿到病理报告的情况,病理科积极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田素芳主任的带领下,大家第一时间做好预案,细化分工,紧抓疫情防控培训,全面做好技术准备和心理准备。
为保证病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科室每日坚持业务学习,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封控期间,6名技师主动请缨留守闭环管理楼层,各级医师积极配合在科室门诊待命、搬运显微镜及办公电脑并联合多部门协作,第一时间为病理医师搭建起临时诊断室,确保病理报告的及时性。
在全院各部门和科室的支持与配合下,封控期间病理科仍保持冰冻报告98.5%、常规报告97.06%、细胞病理100%的发出及时率。
同心同行彰显了中南人的责任担当践行了中南人“以患者为中心”的办院理念,愿新年疫霾散去 春暖花开祝大家春节快乐!
—— THE END ——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供稿 / 祁贝 周永泽
编辑 / 丁新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