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中医院:以“三全”之策守护县域健康
熟悉廖立梅的人都知道,她很少直白地去表达自己的心情。她的朋友圈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里面大多是关于医院的宣传和一些专业知识的传递。
但有一条例外。
去年12月底,廖立梅更新了一条朋友圈,“心疼、心痛、心酸”这些词语的叠加使用以及“三连发”的五个表情包,真实且真切地传递出了她当时的心情——对医务人员的心疼与感激,对胜利曙光的憧憬及信心。
从1996年到醴陵市中医院参加工作开始,她就知道,医护的工作是辛苦的,所以她从不会轻言苦和累。但最近,面对不断增加的患者,面对一床难求的局面,医护忘我工作的场面却屡屡让她“破防”。
全院联动 全科打通 全力以赴
廖立梅是湖南省醴陵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在此次疫情高峰中负责安全、护理及宣传三方面工作。
她介绍,从去年12月7日“新十条”发布的那天开始算,到12月29日为止,短短的21天,发热门诊接诊量翻了35倍,急诊接诊量、120出诊量均达到日常的3倍以上。
“医院之前开放床位为1000张,目前已经加到了1300张,重症监护室原有床位14张,这段时间,已经扩容到了22张,各科室都是一床难求。”
医务人员在与病毒的“短兵相接”中,被感染人数越来越多。面对着医护人员大幅减员和就诊人数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醴陵市中医院迅速制定了“三全”之策,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首先是全院联动。
“新十条”发布后,醴陵市中医院党委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对“新十条”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就医院目前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为急诊、发热门诊、120急救准备了第二梯队医护人员。
“哪个科室需要支援的时候就在群里说一声,有时间的人都会赶过去。”廖立梅说,每一个临床科室,都存在因“阳”减员的情况,但大家都咬牙坚持着。
此外,醴陵市中医院是湖南省在运行的22家互联网医院之一,此次疫情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互联网”优势,线上为老百姓解决就诊需求,将急需药品快递到家。医务、护理、设备、药务、后勤等多部门联动,全力做好医疗救治的保障工作。
其次是全科打通。
为了应对开放初期的病人高峰,医院在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置了6张阳性病床,并早早把肺病科、脾胃病科腾出来专门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但随着患者不断增多,这两个科室的病床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现在,全院所有科室都要接收新冠的病人。”
为统筹全院资源,医院将内科外科打通,专家门诊普通门诊打通,中西医打通,全力以赴保障患者的医疗救治。随后,一条条调度通知在科主任群里发出,有序有效打通了全院科室收治界限,各内科医生也在联点外科查房、会诊,让住在外科的内科病人能够安心接受治疗。
内科主任相当辛苦,不仅要管好自己的科室,还要兼顾2-3个外科的查房和指导。“医院的宣传人员想采访都‘抓不住’他们,他们一看到宣传人员,就摆摆手,嘴里说着‘没有时间,没有时间’,脚步不停就走了。”
最后是全力以赴。
“人员能协调就协调,设备不够,该买的就买。增设重症监护床位专科人员不够,由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全力以赴保障‘三大中心’重症患者的救治及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患者的救治。”
医院投入600万元新购置有创呼吸机、高流量无创呼吸湿化治疗仪、心电监护仪、注射泵、心电图机、病床等设备,供给临床医疗救治的需要。
无处不在的关爱 心暖暖的
“医护人员生病了,该住院的住院,该休息的休息。只不过大家在休息的时候也还惦记着工作,一般都休息一两天就回来上班了。”
尽管如此,医院这段时间在人员安排上也“捉襟见肘”,为保证医院的安全高效运转,院领导协调了行政后勤转岗的医护人员回到临床去帮忙。
廖立梅说,职能科室中有部分人员是从临床一线转岗过来的,现在,他们都主动要求去临床帮忙。“最起码也能帮忙吊吊水,铺铺床,也能减轻医护人员不少负担。”
医务人员在一线拼尽全力,医院领导则负责全力保障他们的安全与健康,给他们当好坚强后盾。
醴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中医院院长谭海彦、党委书记邓纲多次带领班子成员下科室开展慰问及安全巡查,现场调度病人收治情况。“医院领导每天都要到每个科室去走一走,转一转,问一问,看看大家的工作状态,问问科室病人收治情况,以缓解大家的压力。”
除了精神方面的关爱之外,医院领导在物资和物质方面也想得十分周到。
首先,医院免费给所有职工做CT、抽血化验等相关检查,及时掌握职工的身体状况。
其次,免除职工治疗的所有费用。“不管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只要符合住院或用药指征,都不收费。
再其次,医院发放治疗中药10000余包,发放2800斤雪梨到各科室。各科室之间也保持着温暖的联动:职能科室主任到帮扶科室开展晨会早交班,给科室人员加油鼓劲,送上牛奶、水果等慰问品。
最后,医院为临床科室一线的医务人员每人发放了1000元的防疫补助金,“钱虽不多,但体现了对医护人员的关注和关爱,大家心里都暖暖的。”
三征方舱 全胜凯旋
廖立梅本身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履历也十分精彩。
从2020年初到2022年底的三年时间,她曾三次率队支援不同地方的方舱医院,且都确保了医护的“零感染”,确保了所支援方舱的高效安全运转。“每一次抗疫的每一个细节,我都记得非常清楚。”
第一次是2020年2月7日,在武汉疫情最凶险的时候,廖立梅接到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电话,要求她9号早上乘高铁前往武汉。放下电话,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将工资卡和密码交给爱人,并交代卡里的10万元留给父母养老,又安慰了孩子之后,就开始紧张的准备工作。“那会儿大家对病毒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那一天准备的时间都用来了解防护知识了。”
临上车前,她才知道,自己是株洲唯一入选的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担任武汉江夏方舱临时党支部纪检委员兼院感负责人。至今她仍清楚地记得领导的嘱托——“廖立梅,你必须保证,湖南40名队员,你要一个不少给带回来。”
第二次是2022年10月24日,她突然接到株洲卫健委中医科的通知:“带队赴援邵阳,省里要求副院长、并有过方舱经验,非你莫属。”
得到消息后,她迅速收集、梳理6家医院50名队员的信息,选出了每个医院的领队,分别担任医疗、护理、院感、后勤、培训五个组组长。同时,她要求大家明确职责,有序履职,出发前每个人都必须熟练穿脱防护服。
第三次是2022年11月7日,株洲发生疫情。廖立梅再次接到通知,要求她立即从邵阳方舱撤回,支援株洲汽博园方舱,担任株洲汽博园方舱医院院感临时党支部书记兼院感工作负责人。
在武汉,她带队与死神奋战37天,全队凯旋;在邵阳,她带领团队奋战14天,打造了一支“零感染”队伍;在株洲,她继续保持347名工作人员开舱近20天,核酸检测无异常。
“之前积攒的经验在这次疫情高峰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少在疫情放开之后能让我更从容的面对,能以自身的经验向大家传递必胜的信心。”
眼下,春节即将到来,人员密集,这可能会给疫情带来新的变化,且天气预报显示,春节期间醴陵市的温度最高将达到26度,廖立梅不无担忧地说,“天气回暖,大家身心就会放松,可能会引起第二波感染,好在医护人员都已经康复了,人员和设备都不缺,一定会全力保障醴陵市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责任编辑:裴燕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