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市场的星辰大海来了!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十大趋势预判
随着疫情放开,百姓生活正逐步回归正常。三年艰苦卓绝的抗疫,对医药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23乃至于未来若干年,中国医药行业又将会有哪些变化和趋势?近日,资深医药营销专家、首届中国医药十大营销操盘手智创奖获得者黄伟文老师做客搜药小康直播节目,做出十大预测。
01趋势一:疫情后,医药企业道阻且长
“疫情过后,少数的头部医药企业发展前景会非常好,但是大部分医药企业可能随着疫情结束生存会比较艰难”。黄伟文老师直言不讳地表示,虽然2022年12月底疫情放开后,国内医药企业,医药终端过了一把瘾,药品供不应求,但总归这就是一个风口,这个风口他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过程。
医药企业道阻且长的原因在于,未来医药市场竞争势必会越来越激烈,终端对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聚焦,对终端的动销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02趋势二:未病防治既病防变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
在三年新冠疫情影响下,老百姓对于增强免疫力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知。黄伟文老师认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从当前的治已病,向未来的治未病转型,也就是未病防治、既病防变将会是未来医药行业的趋势。
03趋势三:院内市场不断萎缩,院外OTC市场不断增长
近年来,随着集采的不断深入以及省际集采的快速推进,公立医院受到诸多限制,大批常用处方药离开医院市场,随着国家既定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政策的逐步实施,院内市场也在逐步降低。
根据米内网等权威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二甲以上医疗机构药品市场份额逐步下降,以连锁药店为代表的第二终端和以社会诊所、农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为代表的三终端市场正在快速崛起。
黄伟文老师表示,未来随着医药市场逐步的变革,院内市场将呈现不断下行的趋势,院外OTC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市场份额也会不断的增加。
04趋势四: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将进入医药第三终端市场
随着医改的深入,医药市场结构及需求变化进一步加快,公立医院“第一终端”市场呈现增长放慢,零售药店“第二终端”以及以城市社区与农村合作医疗为主的“第三终端”市场,则在政策培育和引导下加速发展。“第三终端”将成为医药企业努力开拓及不断上升的市场空间。
05趋势五:OTC市场市场份额日益扩大
OTC市场即将迎来大发展。根据IQVIA全球非处方药市场报告显示,2013-2018年全球OTC药物市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全球OTC市场回暖,占到整体医药市场10.6%的份额,规模约为1220亿美元,2016-2018年的3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4.1%左右。照此趋势推测,2020-2025年全球OTC市场规模仍然会继续增加,预计2025年将达到1620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OTC与三终端市场则显得发展更快,年复合增长平均超过了10%以上。
06趋势六:集采对院内市场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处方药市场后续操作难度将会越来越大。黄伟文老师表示,集采稳步推进,对药品价格影响非常大,业内传闻医院市场2021年药品市场份额萎缩大概600个亿,也有专家预测2022年医院市场萎缩可能也在600个亿左右(不包含2022年12月份药品销售数据)。
因此,上述因素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特别是处方药企业进军第二、第三终端市场,OTC市场的潜力将会越来越大。
07趋势七:OTC黄金单品对医药企业的重要性日益的凸显
近期,一些普药企业享受到了疫情开放以后药品市场井喷的利好,但这可能只是阶段性的。黄伟文老师认为,未来OTC黄金单品对很多医药企业来说,其重要性会日益的凸显。
08趋势八:这些品类在未来的医药市场仍然要独立潮头
综合有关权威机构数据,黄伟文老师预测,2023年这些医药产品品类在未来的医药市场仍然将独立潮头。
第一是四类产品,第二是补益类产品,第三的是维生素与矿物质类产品,第四是心脑血管类产品,第五是妇儿类用药,第六是胃肠道类用药,第七是男科用药,第八是风湿骨病类产品,第九是糖尿病类、第十是其他慢病类产品。
09趋势九:慢病产品一片蓝海,市场角逐日益激烈
“未来医药行业慢病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好”。黄伟文老师介绍,慢病产品说的比较笼统一点,可以说是因为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等四高衍生出的疾病所需用药。
从市场来看,《2022慢病零售市场分析》显示,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抗血栓形成药、其他心脑血管用药五大慢病药2021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中国城市实体药店以及网上药店终端合计销售额达3227亿元,同比增长4.2%。
后续,随着医药分开的大力推进,慢病外流的处方势必将会带来巨大的增量市场。
10趋势十:非医保基药独家产品、独家剂型产品的星辰大海
黄伟文老师认为,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下,医保支付价其实对很多的医药企业其实是一种考验,中小型企业想杀出重围也是非常难的,这种情况下非医保独家产品的未来就是一片星辰大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