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阿姨“阳康”后变得呆傻,智商下降……医生:这是“脑雾”
63岁福州陈阿姨
“阳康”已一个多月了,
却整天犯迷糊。
每天炒菜时重复放盐,
外出忘记锁门,
走到楼下不知出门要干什么,
生活自理出现困难。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家人带她找到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林细康主任医师,检查发现陈阿姨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正常,但反应迟钝,近期记忆力减退,简单的计算都无法完成。
在脑电图检查中,也没有发现异常,林细康考虑陈阿姨感染新冠病毒引起了认知功能减退,也就是“脑雾”。
随后,陈阿姨入院治疗。十多天过去了,病情逐渐好转,精神状态好转,记忆力、反应能力逐渐改善,慢慢能够自理生活了。
据了解,近来医院收治不少“阳康”后出现这种“脑雾”症状的患者。
什么是“脑雾”?
严格意义上讲,“脑雾”其实不是一种病,也不是一个医学术语,是用来描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长期疲劳、精神不振等症状的感受。
这是一种大脑难以形成清晰思维和记忆的现象,就好像大脑里笼罩着一层雾气一样模糊不清,故称“脑雾”。
而在新冠出现之前,“脑雾”只是被用来描述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状况时出现的注意力下降和执行力障碍,很少被关注。
调查显示,在新冠感染的症状中,“脑雾”出现的比率很高,达到80%。
林细康提醒,“脑雾”不光在住院的重症患者中出现,即使是一些轻症患者也可出现。
出现“脑雾”了,怎么办?
想要尽快消除“脑雾”,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1
睡眠充足,睡前不看电子产品,适当泡脚;
2
适当有氧运动,比如游泳、慢跑、骑行等;
3
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社交联系;
4
健康饮食,先从易消化的粥、面条等细粮开始,再过渡到软一点的米饭、馒头等,等胃肠功能恢复好了,增加粗粮。一日三餐应多摄取高蛋白低脂肪牛奶、鸡蛋、瘦肉、鱼虾等食物,还要补充蔬菜水果;
5
加强慢病管理,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身体弱的人群,一旦出现憋气和持续高烧不退,要尽快去医院;
6
根据医生指导使用药物治疗,消除“脑雾”。可选择尼麦角林、阿司匹林、长春西汀片、胞磷胆碱等药物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改善头晕、头痛、麻木等症状。还可以合理摄入一些膳食补充剂,如甘磷酸胆碱等。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张帅
编辑:杨小懒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