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暖医】消化内科团队:“胃”爱出发,“肠”效呵护
暖 医 赞
廉比白兰雪,心如明鉴台。
尤若冬月梅,暗香沁心扉。
能济三途苦,医术见真微。
不争人为先,外身心不退。
仁心渡苦难,白衣扶病危。
清平半生度,耕辛不言悔。
人间颂真情,中山见暖辉。
功名本无意,嘉誉自相随。
为进一步加强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培养良好医德医风,挖掘和培育中青年优秀医生典型,用好发挥好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院干部职工用实际工作践行崇高职业精神,2022年9月,我院决定开展“中山暖医(团队)”培育工程,经科室推荐、医院评审委员会讨论研究、媒体专家评委综合评定、院党委研究审定、全院公示等程序,心血管内科“护心天使”团队(宗文霞)等十个个人及团队入选2022年“中山暖医(团队)”,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呼吸暖医团队(王新卫)等十个个人及团队获提名奖。
今天推出 3 期,一起来认识:
消化内科团队:“胃”爱出发,“肠”效呵护
十六年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在科主任李蜀豫的带领下,深耕消化内科疾病科研教学,积极探索治疗新技术,成长为一支诊疗设备先进、专业技术突出、临床经验丰富的特色专科。
消化内科是以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检查和内镜下治疗为主的临床科室,设有病房、门诊及消化内镜诊疗中心三部分。消化道异物、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早期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种类繁多,面对临床中遇到的各种急危重症,李蜀豫指导团队临危不乱,积极抢救,成功挽救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生命。
团队以“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家庭”为宗旨,开展了多项内镜下诊疗技术,不断提升消化道早癌诊治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上狠下功夫,近三年来发现胃肠道早癌100余例,为一百多个家庭带来福音。
1、不辞辛苦 将三甲技术送到百姓家门口
2019年医院全面托管嘉鱼县中医院,由于是建院初期,嘉鱼分院没有消化内镜专业的医生,李蜀豫率先垂范,亲自驱车到嘉鱼,指导内镜中心的装修、设备安装及布局调整。四年多的时间里,李蜀豫带着消化内科医生每周五天还没亮就从武汉出发,马不停蹄争取能在8点之前赶到嘉鱼,为的就是能让等待的患者少饿一会肚子,按时检查。
由于当地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很多需要做胃肠镜的患者都只能等到周五才能做上检查。面对众多患者,内镜医生经常要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下午2、3点才能完成检查工作,中饭都顾不上吃。但无论多么辛苦,在胃肠镜检查时,消化内科团队医生都会一如既往的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一点小小的病变。
有一天上午,刚刚做到第二例肠镜时,设备出现故障,肠镜无法向肠道内注气,这可让谈涛医生犯了难。“设备一时半会难以修好,但是后面还有十几个焦急等待了一周的患者,如果今天不做,需要再等一周,还得重新做肠道准备,这样患者太难受了。”想到这些,谈涛决定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于是边做肠镜边用注射器手动往肠道内注气撑开肠道黏膜观察,最后谈涛和助手差不多花了2倍的时间完成所有患者的肠镜检查,结束工作时他们的手酸得都抬不起来,但仍觉得很值得。
在胃肠镜检查中,医生经常会发现有胃肠息肉患者,这些患者需要在内镜下行息肉切除术,但是嘉鱼分院没有手术相关设备,经患者同意后,团队成员都会亲自开车把患者送到硚口院区,并贴心帮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外地来的患者人生地不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团队医护总会耐心解释、及时处理,让患者感到格外的温暖和感动。
2、为了患者,他们敢于“赌一把”
50多岁的尹大姐不小心误服了一根鱼刺,当时没什么感觉,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的前胸后背都开始疼,而且吃饭的时候特别疼。起初,尹大姐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可一连四天,疼痛却越来越厉害,最终来到省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经胃镜检查发现,尹大姐食管内有一条尖锐异物扎在食管壁上,在做完胸部CT后,最终确定这是一根长达3CM的鱼刺扎破食管进入了胸腔,更可怕的是,鱼刺的一段已经紧贴主动脉,如不及时救治,鱼刺刺破主动脉,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这根鱼刺能经胃镜下取出且不伤及主动脉是最好,对病人伤害也最小,同时费用负担也是最少,但如果手术中鱼刺刺破主动脉,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开胸探查取出鱼刺,对患者伤害大,费用也需要十多万。” 由于手术可能导致较多并发症,李蜀豫立即联系胸心血管外科主任皮勇和放射科主任毕俊英进行会诊,并进行术前讨论。最终,大家一致决定行胃镜下鱼刺取出术,胸心血管外科医生则随时待命,以防万一。
经过反复研究内镜图片及CT影像,李蜀豫制定好取刺线路,进镜在距离门齿24CM处看到鱼刺大部分已经扎入胸腔,而食道内长度只剩几毫米,情况危急刻不容缓!随着动脉搏动规律,李蜀豫用异物钳小心翼翼夹着鱼刺末端一点点往外拖拽,手术室十多位医生护士屏住呼吸紧紧盯着内镜屏幕,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突然,大家爆发一阵掌声,“出来啦!出来啦!”一根长约3CM的鱼刺被顺利取出,且幸运的是没有伤及主动脉,手术成功,大家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手术过程太凶险了,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惊险,不过好在患者平安,我也放心了。有时候在生命面前,我想我们应该赌一把。”李蜀豫说,行医者,要“胆大心细”。
3、“平凡小事”彰显团队温度
91岁的陈奶奶多年来患有肠息肉,也是消化内科的老病号,今年她又因胃肠不舒服住了进来。一天查房时,护士无意中发现老奶奶正在认真地写着什么,走近一瞧,原来是陈奶奶在写感谢信。信中陈奶奶写到:“科主任李蜀豫多年来为我做肠镜检查,每次我都要写感谢信给院党委感谢李主任多年的关心。特别是去年疫情时她为亲自给我查肠镜,全副整装穿上防护服、防护镜等,当时我为她热情周到的服务精神感动得掉下了泪水。我的管床医生张海平对病人很关心体贴,能耐心倾听病人对病情的叙述,工作细微,对病人有同情心和责任心。护士王雪婷、赵芬对我们病人特别耐心细微,技术也很精湛,深得我们病人的好评。”陈奶奶还在信中写了一件小事,在准备做胃肠镜时她感觉很冷,检查室的医护忙找来毯子给奶奶围上,同时还找到一张病床让奶奶躺在上面舒服地做完了检查,“消化内科的全体同志对我们病人都很亲切、热情,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
消化内科的老年患者近年来逐渐增多,科主任李蜀豫和护士长代凤玲在科室积极开展老年患者人文关怀服务,并总结出相关经验:用微笑进行疗愈。
老年患者大多住院次数多,治疗时间长,因此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十分敏感。医护们的微笑会使患者感到亲切,心情舒畅,可减少患者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患者愉快的接受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老年患者听力下降、反应迟缓,医护人员在与之沟通时要简洁明了,要使用礼貌用语,尊重患者。
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消化内科团队饱含爱与深情,尽力满足患者需求,守护生命左右,他们治愈了病痛,也呵护了因疾病受伤的心灵。
-END-
诗 | 儿童康复科 林威
文 | 熊利芬、季升
编辑 | 周宪
审核 | 贝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