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对话系列 | 两岸交流,共话当下医院疫情应对管理难题

2023
01/18

+
分享
评论
长三角健康
A-
A+

“质进未来 环球对话 | 加强院感防控,优化医院疫情应对策略研讨会”成功召开。

作者:冯晨程

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政策的出台,如何增强院感防控,避免医护人员遭受疫情冲击产生减员,如何提升重症救治能力,成为当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者所共同面对的管理难题。1月12日,由健康界联合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社团法人台湾分子医学会策划并主办的“质进未来 环球对话 | 加强院感防控,优化医院疫情应对策略研讨会”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了台湾地区、大陆地区相关知名医院管理者,就医院疫情防控中各种应对措施进行分享交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丁强担任大会主席;百济神州中国区商业准入负责人黄艺凤、社团法人台湾分子医学会理事长叶俊男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


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致辞表示,随着“新十条”及“乙类乙管”政策的颁布实施,全国各地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急诊、发热门诊就诊量翻倍,医护人员战斗性减员等。除此之外,如何加强对院内特殊人群的保护等,也成为重中之重。

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丁强致辞表示,过去一个多月里,很多医院都经受了疫情的考验,也积累了很多救治经验。虽然这一轮救治高峰的困难已经过去,但是我们一定要在前期的基础上,做好总结与准备,以迎接后续疫情的再次爆发乃至变异。

百济神州中国区商业准入负责人黄艺凤致辞表示,一直以来,百济神州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集物资、开展科研研发布局,助力医院抗击疫情。接下来,百济神州将继续携手所有三级公立医院,一起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共迎疫情后的春暖花开。

社团法人台湾分子医学会理事长叶俊男致辞表示,医学会邀请了台湾的两位专家,从医院感染管控、防疫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相信此次的研讨会在两岸专家的意见交流及脑力激荡之下,一定可以为日后防疫贡献更多的力量。

聚焦强化院感防控,交流分享两岸经验

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院长张云福的主持下,台湾彰滨秀传纪念医院彰化院区癌症医院院长张正雄带来了主题演讲,《优化院内感染防控措施与增强特殊人群保护》,他就医院应对新冠疫情的管理经验、远程医疗服务、特殊群体保护等方面的做法进行了介绍。

张正雄表示,目前医院主要通过整合系统资源;关注院内人力、疫情收治占床率、筛检业务量;成立疫情应变小组等措施优化院内感染防控。

“疫情期间,医院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拥有很强的资讯系统以及相应团队。”张正雄介绍,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该系统充分地了解疫情动态,包括员工感染确诊的比例、密接居家隔离的人数和医院床位设置情况等。
同时,医院管理者还能从系统中看到每天执行筛检的数量,了解目前区域疫情发展情况。在疫情早期,医院实行了远程医疗,目的是让包括癌症等特殊患者群体,可以通过诊间电话的方式来完成看诊。其在医生开好处方后,病人或家属只须到医院门口就可以取药回家,使其不经受感染风险。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医院成立了疫情应变小组,通过每天开会及时解决疫情期间发生的各种问题。

除此之外,医院还通过建立急诊发烧筛检站、调整院内各单位流程、发动员工注射疫苗、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等措施强化院感防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带来了主题演讲,《重症医学科:与兄弟学科合作》,他站在管理的视角,分享了包括在新冠疫情下,重症医学科在救治重症病人时,进行资源整合、团队协作的方式方法。
重症医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病人的需求。重症医学科拥有先进的监测、支持设备与环境、专业训练的团队,承担医院各科最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为各科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提供坚强保障。作为现代医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代表了医院最高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陈尔真表示,重症医学科与兄弟学科唇齿相依,一定要与兄弟科室加强交流与合作。这其中,尤其强调多学科合作在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的作用。在新冠危重症救治中,病人通常合并有基础疾病,多学科合作则以病人为中心,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确保外部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这也是降低死亡率最关键的一点。

他认为,重症医学的救治水平依赖于专科对于原发疾病的处理。以重症医学为引领,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联合协作、规范化积极治疗是成功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关键。而重症医学作为医院一个重要的平台科室,要为各专科提供协同合作的平台,让不同科室的医生共同体现医疗成果。因此,重症医学必须要博大胸怀、博采众长,才能提升自身的水平。此外,他也强调,重症科要与兄弟科室在共同目标下求合作,在相互合作中求合力,在相互信任中求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带来了主题演讲,《发热门诊建设和管理》。他从发热门诊的选址、设置要求、医疗流程救治设备配备、人员配备、发热门诊管理等方面,对发热门诊的建设提出了观点。

发热门诊作为传染病防治“第一道关口”,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建议,发热门诊的布局、通风、流程要符合院感要求;硬件设置要体现平疫结合;着重提升呼吸道病原学监测能力和急救能力;要有院感督察问题汇总表,包括穿、脱防护用品、手卫生依从性和准确性,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职业暴露及时处置等。

童朝晖表示,在设备配置方面,发热门诊需要配置医疗设备、通风排风及空调、消毒隔离设备、信息化设备等。尤其在设备配备方面,要求具备抢救能力。因此需配置相应的抢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包括手持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仪、心电监护仪(配置工作站)、心电图机、除颤仪、无创呼吸机及心肺复苏仪等。有条件的发热门诊,还应配置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雾化泵、负压担架等。

他强调,要重点提升发热门诊病原检测能力、诊断治疗能力及相应急救能力,以确保患者医疗安全。除筛查新冠外,发热门诊应该对其他传染病进行筛查,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比如流感等。同时,发热门诊需要保障医院的安全运行,即避免呼吸道传染病进入到其他诊区、住院部,确保医院安全运行。

多措并举避免减员,关心关爱一线医护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在巨大的感染风险和超额的就诊压力下,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如何有效保护医护人员,避免涉疫减员?如何科学合理排班,兼顾医疗服务需求和医护人员关爱?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党委书记何庆南的主持下,专家们围绕该话题展开探讨。

专家们一致认为,应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完善传染病防护的配套设施,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同时,在疫情期间,还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以发放奖励、发放补贴、给予慰问鼓励等方式关心关爱一线的医务人员。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孔心涓表示,在新冠治疗阶段,医院有充足的疫苗及药品供应,可以保障急重症的救治。全院上下同心协力共同支持一线团队,每个人各司其职,和一线医务人员共渡难关。此外,她认为,健全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是对医护人员最大的关爱。要打造完善的救治体系,做好分级诊疗,使综合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能够有效衔接,以便有条不紊地应对突发事件。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丹认为,疫情期间,医院进行了流程优化,使门诊住院分开;加强互联网服务,为患者提高服务质量,避开医疗资源挤兑;保障医疗资源调配,提高医疗救治能力,成立小组,统一调度,快速反应。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关爱,发放临时补贴、健康包,对感染员工进行慰问。最后,为避免疫情再波动,应该及时学习总结,完善传染病防护的配套设施,合理运用大数据,做好疫情防控。

台湾彰滨秀传纪念医院彰化院区癌症医院院长张正雄表示,为避免医护人员感染,要求员工接种疫苗,对不能接种的给予特殊照顾,并开展必要的快筛,使感染个案被阻隔在医院之外;医务人员确诊的可居家或宿舍隔离,不扣病假;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发放奖励;科学理性排班,所有医师包括医院管理者,都参与统筹排班;增设防疫病房,通过信息化平台观察疫情变化。整体来说,医院在感染控制方面比较理想,监护病房防护充分,因此很少受到感染。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徐纪平强调,要做好统筹协调,动态研判、分级诊疗。落实“三防一保”的指示,扩容收治能力,保证医护人员力量;增设发热门诊、增开门诊输液,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把好急诊预检关口,分类分段识别分流病人;成立重症专家救治组,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培训、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养。此外,用心用情关爱员工,关注医务人员每日健康状况、医护人员感染比例,发放防疫包、中医药茶饮,加强营养伙食及配备保暖衣物等。

台湾感染症医学会名誉理事长黄立民认为,对医院来说,人力资源和医疗物资保障非常重要。一方面让医护人员尽快接种疫苗,另一方面注重储备充足的防疫物资。疫情期间,医院限制看病、陪病人数,通过快筛、量体温等方式分流病人,防止院内感染;同时,严格监视员工健康,了解其健康状况,除一线医务人员外,保管组、行政单位等人群也须重点关注。此外,医院通过提供免费的旅馆住宿、免费的心理服务、发放高额奖金等方式,鼓励一线战斗的医务人员。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雒明池表示,疫情期间,医院注重强调院内模块化管理、医护人员“两点一线”、各科室互不串门、重点科室重点防护等工作。通过组织全院会议,提醒医护人员提高警惕,防止院内院感。在政策放开后,发热门诊、急诊量增加。医院第一时间开展分层救治,增开床位、开设专科ICU,奋力保重症、降低死亡率。同时,医院也注重对医护人员的关爱,如向医护人员分享新冠感染的防治康经验、对感染新冠的医护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等,鼓励医护人员勇敢战胜疫情。

医联载体合理分流,做好新冠分级诊疗

医联体作为新医改的重点举措,一直是医院发展的热点话题。新冠分级诊疗也是目前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疫情期间,如何以‘医联体’为载体,实现感染患者的合理分流?”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贵英的主持下,专家就以上话题展开激烈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医联体模式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救治期间,三级医院通过远程手法、线上会议等方式,对医联体成员单位进行指导。同时通过构建新冠感染患者分级诊疗服务网络,合理配置医务人员力量、合理分流病人,减轻三级医院的压力,使得新冠感染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副院长周道扬表示,医院作为医联体牵头单位,有指导、监督、组织成员单位的职责功能。在新冠患者救治上,对紧密型合作医院,首先通过临床指导、远程医疗等方式进行指导;在临床治疗上面,则派出专家包干医院,通过线上会议明确下一步做法;同时派出行政、医疗、护理小组前去医联单位进行行政查房、梳理重点病人等。

金华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党委书记杜金林表示,医院成立新冠救治指挥中心,组织成立了专家团队、物资保障团队,通过扩建发热门诊、扩大床位、打通病房、增加氧气罐等方式抗击疫情。他认为在疫情期间,医联体主要在核酸检测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通过医联体单位转诊到中心医院的重症病人较多,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要把重症病人及时有效地进行分流。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高社干表示,医联体建设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整个抗击疫情过程中,医院发热门诊没有出现过医疗挤兑,但在重症救治的关键时候,大量重症患者的输入使医院压力倍增。目前,医联体发挥的作用稍显薄弱,主要依靠省、市卫健委进行合理分流。他认为,在医改过程中,医联体的建设还得继续加强,如何让医联体的诊断治疗同质化,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道亮表示,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工作起步较早,其中,扬州市传染病医院作为医院的分院之一,一直以来都实行一体化管理。疫情期间,分院的部分医生护士被调来总院支持工作,保证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轻症患者分流到分院,进行分层分级收治;同时,培训基层医院医护,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远程查房会诊,使基层留住病人、减轻总院压力。此外,还在全市推广互联网医院,使线上线下一体化,减轻工作压力。

最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陆晨、台湾感染症医学会名誉理事长黄立民进行了会议总结。两位专家总结表示,本次研讨会围绕发热门诊、重症救治、院感防控等角度,凝聚了不同地域、不同医院的经验与智慧,希望此次的交流分享能够有助于全国更多的医院管理者,以应对接下来疫情高峰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此外,如何做实做细衔接工作,确保“乙类乙管”平稳过渡,也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由健康界主办、百济神州特别支持的“质进未来 环球对话”系列研讨会还将继续,为充分了解您的需求,方便我们更好的策划及组织相关交流活动,我们特进行此次小问卷,感谢您的支持!(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填写)

本次会议由

百济神州(上海)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支持

点击观看直播回放

来源:长三角健康公众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院,疫情,医护人员,救治,进行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