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不动:2022美股biotech公司IPO回顾
2217字6图,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文章首发于丰硕创投,欢迎朋友圈与微信转发。
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后台留言。
2022年是资本市场对高风险资产极度厌恶的一年。
1. 总览
2. 简介
3. 结语
1、总览
2022年美国biotech通过常规途径IPO的公司大约有21家,同比减少79%。累积IPO募资额为15.94亿美元,同比减少89%。平均每家biotech的募资额为0.76亿美元,同比减少45%。
按照领先产品所处阶段划分,从事件数来看,2022年排名前三的分别为2期(43%)、1期(29%)和临床前(19%),这三者占据了90%以上,和2021年的情况类似,2021年这三者分别为38%、20%和28%。
图1 2022年美股biotech IPO领先产品阶段分布,按事件数(丰硕创投整理)
若从金额数来看,2022年处于2期阶段的biotech募资额最多,占有35%(2021为28%),而2021年最高的则为临床前阶段,占有36%,远高于2022年的13%。资金对科学风险的承受程度相对来说降低了。
图2 2022年美股biotech IPO领先产品阶段分布,按金额数(丰硕创投整理)
按照药物形式划分,从事件数来看,2022年排名前两位的分别为小分子和细胞疗法,占有62%和14%,趋势和2021年相似,2021年这两者分别占有47%和15%。
不过2022年药物形式的多样性则比2021年要少了许多。2022年只有一家抗体企业,而2021年则有单抗、双抗、前抗体和融合蛋白。2022年只有一家PDC,2021年则有PDC、VDC、ADC和免疫ADC。2022年没有RNA疗法公司,2021年则有mRNA和RNAi。2022年没有蛋白降解公司,2021年则有一家。
图3 2022年美股biotech IPO药物形式分布,按事件数(丰硕创投整理)
从金额数来看,募资最多为小分子,和2021年一样。2022和2021分别占52%和42%。
图4 2022年美股biotech IPO药物形式分布,按金额数(丰硕创投整理)
从月份分布来看,8月份一家IPO的biotech都没有,不过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上一次没有biotech IPO的月份出现在2019年8月,再往上一次是2017年2月。
2022年无论从IPO的数量还是募资额的月份分布来看,资本市场仍未有明显回暖的迹象。
图5 2022年美股biotech IPO月份分布(丰硕创投整理)
2、简介
下面按照募资额高低,简单介绍下IPO募资额高于5000万美元的公司。
HilleVax
IPO募资额为2亿美元,成立于2020年,由武田制药和Frazier投资机构孵化,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疫苗公司。
核心产品HIL-214引进自武田制药,是一款基于病毒样颗粒VLP的二价候选疫苗,用于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中重度急性胃肠炎,处于2期临床阶段。
CinCor Pharma
IPO募资额为1.936亿美元,成立于2018年,为CinRx的子公司,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心肾疾病公司。
核心产品CIN-107引进自罗氏,是一款对皮质醇影响较小的醛固酮合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处于2期阶段。
2023年1月9日以最高总对价18亿美元被阿斯利康收购。
Amylyx Pharmaceuticals
IPO募资额为1.9亿美元,成立于2013年,由两位30岁出头(2022年)的布朗大学校友联合创立,是一家处于NDA阶段的致力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公司,现在产品已获批。
核心产品AMX0035是一款复方制剂,由苯丁酸钠和牛磺酸去氧胆酸组成,组成了一种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和Bax细胞凋亡抑制剂。2020年2期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2年9月29日获得FDA批准,商品名为RELYVRIO,用于治疗渐冻症ALS。
Third Harmonic Bio
IPO募资额为1.853亿美元,成立于2019年,由Atlas Venture孵化,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致力于过敏和炎症性疾病药物的公司。
核心产品THB001引进自诺华,是一款口服小分子KIT抑制剂,正在开发基于肥大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处于1期阶段用于治疗慢性诱导性荨麻疹。
Prime Medicine
IPO募资额为1.75亿美元,成立于2019年,由David Liu和Andrew Anzalone共同创立,核心技术Prime编辑来自博德研究所,是一家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基因编辑公司。
Arcellx
IPO募资额为1.2375亿美元,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细胞治疗公司。
核心产品ddCAR是一款靶向BCMA的新型CAR的自体CAR-T,处于1期临床阶段用于治疗MM。
下一代产品还包括ARC-SparX,为模块化、通用型CAR-T,其中SparX蛋白技术来自Pfenex公司。
截至2023年1月10日,市值为13.81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是目前美股唯二的两家市值大于10亿美元的细胞疗法biotech,另一家为传奇生物,曾经的资本宠儿,如通用型CAR-T,CAR-NK,iPSC-NK,体内制造CAR-T等都回落了下来。
PepGen
IPO募资额为1.08亿美元,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致力于神经肌肉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公司。
核心产品PGN-EDO51是一款多肽偶联寡核苷酸,处于治外显子51跳跃DMD的1期临床阶段。
该司核心技术来自剑桥大学Michael Gait团队和牛津大学Matthew Wood团队。
Vigil Neuroscience
IPO募资额为0.98亿美元,成立于2020年,由Atlas Venture孵化,是一家专注于小胶质细胞致力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阶段公司。
核心产品VGL101引进自安进,是一款靶向TREM2的抗体,处于治疗ALSP的1期临床阶段。
Acrivon Therapeutics
IPO募资额为0.94亿美元,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基于蛋白质组学寻找匹配患者,开发精准肿瘤药物,处于临床阶段的公司。
核心产品ACR-368引进自礼来,是一款靶向CHK1/2的小分子抑制剂,处于治疗铂耐药卵巢癌的2期临床阶段。
蛋白质组学AP3平台底层技术来自创始人Peter Blume-Jensen。
AN2 Therapeutics
IPO募资额为0.69亿美元,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致力于罕见、慢性和严重传染病的临床阶段公司。
核心产品epetraborole引进自Anacor,是一款基于硼化学靶向LeuRS的小分子抑制剂,处于治疗NTM肺病的1期临床阶段。
该司创始人为Anacor的前领导团队构成。
下图为2022年美股biotech IPO一览表。
图6 2022年美股biotech IPO一览(丰硕创投整理)
更多请看《星星之火:2021年美股肿瘤biotech公司IPO回顾》,《守正出奇---2020年美股肿瘤biotech公司IPO回顾》。
结语
2022年美股biotech IPO无论从数量还是金额上来看,都处于近几年来的低位,目前资本市场的闸口仍然关闭的紧紧的,对风险资产的厌恶程度处于高位,仅有13%的金额流向临床前阶段的公司。
同时对新型药物形式也越来越保守,2022年仅有一家抗体,一家PDC,一家基因疗法公司,没有蛋白降解,没有RNA疗法公司。
但是一些优秀的公司,在资本的支持下,依旧能在成立短短几年的时间内登陆二级市场,并筹的不俗的资金。比如核心产品来自大药企或世界顶尖学术机构的,或者核心产品的临床数据发表在顶尖医学杂志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等等。
或许眼尖的朋友发现,有许多公司的核心资产都是从别的药企手里买回来的,如2022年这21家公司,有7家的核心产品是买自其他药企的。其实这不是什么意外的事件。据我们统计2010-2022年整整13年的美股biotech IPO数据,的确大约有1/3的biotech是这么做的,往后有机会,会和大家分享这样的数据。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