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掌背动脉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2023
01/18

+
分享
评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A-
A+

采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魏振强1,赵燚1,魏海峰2,刘生和2,宋家林2,陈元元2,阮洪江2 

1.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骨科(上海  201601)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  200233)

通信作者:阮洪江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拇指;掌背动脉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

引用本文: 魏振强, 赵燚, 魏海峰, 刘生和, 宋家林, 陈元元, 阮洪江. 第二掌背动脉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3, 37(1): 37-40. doi: 10.7507/1002-1892.202209052 

摘 要

目的

探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月收治的8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18~52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机器伤2例,挤压伤3例,切割伤3例。近节背侧缺损2例,末节背侧缺损1例,末节远端毁损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7 cm×1.4 cm~3.0 cm×2.5 cm。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为7~21 d,平均14 d。首先应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示指近节背侧)修复拇指缺损,然后采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手背部近端偏桡侧)修复示指背侧缺损,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1例患者术后48 h内皮瓣出现血管危象,1例因缝合张力过大出现皮瓣臃肿、淤青,经对症治疗后皮瓣均成活;1例术后皮瓣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后切口愈合;余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瘢痕;其余患者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肌腱无粘连,对示指功能干扰小,皮瓣供、受区无明显疼痛及功能障碍。末次随访时,拇指掌指关节伸屈活动度为0°~55°,指间关节为0°~75°;示指掌指关节伸屈活动度为0°~82°,近指间关节为0°~90°,远指间关节为0°~65°。 

结论

应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其血运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无需取皮、植皮,对示指功能干扰小,创面修复效果满意。

正 文

拇指功能占手部功能的40%~50%,针对拇指损伤的保指治疗尤为重要[1-3]。创伤导致的手指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保留残指的最大阻碍,皮瓣修复手术不仅可保留尽可能多的残指,还具有保留功能等优势;但皮瓣设计必须满足特定受体部位的特殊要求,还必须保留适当穿支以确保足够的血循环,这是皮瓣成活的“基石”[4-5]。

目前,临床上对于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皮瓣修复手术繁多。部分术者选择单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创面,皮瓣供区植皮覆盖,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但植皮后存在皮肤颜色深暗、外形凹陷、植皮皮片不成活以及肌腱粘连,导致示指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2019年10月—202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采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8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术中无需取皮、植皮,对示指功能干扰小,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18~52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机器伤2例,挤压伤3例,切割伤3例。左手5例,右手3例。其中拇指近节背侧缺损2例,末节背侧缺损1例,末节远端毁损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7 cm×1.4 cm~3.0 cm×2.5 cm。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为7~21 d,平均14 d。

1.2   手术方法

臂丛阻滞麻醉下,创面彻底清创,根据拇指创面情况设计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皮瓣旋转点为第1、2掌骨间隙近端桡动脉进入手掌处,轴线为第1掌背动脉示指近节背侧支走行。蒂部偏向桡侧且蒂宽≥1.5 cm,从拇指创面皮瓣受区向皮瓣蒂近端作一皮下隧道,必要时于皮瓣蒂部与皮瓣受区间作一切口,将皮瓣转移至受区。皮瓣切取最大面积可达5 cm×3 cm。

沿患肢手背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原切口尺侧设计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皮瓣。皮瓣长、宽均较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供区创面增加约2 mm,皮瓣旋转点位于第2、3指蹼缘近端1.5 cm处,以第2掌背动脉走行为轴线;皮瓣切取范围近端一般不超过腕横纹,远端可止于旋转点,两侧可至血管轴线外各2.5 cm。沿所设计皮瓣近端切取皮瓣,在第2、3掌骨间隙近端寻找第2掌背动脉,于近端结扎并切断第2掌背动脉;沿第2掌背动脉走行于深筋膜下自近端向远端锐性分离,直至第2、3指伸肌腱腱联合;切断腱联合,于腱联合下方继续向远端锐性分离皮瓣直至旋转点,皮瓣蒂部宽约1.5 cm,游离血管蒂时尽量多保留血管周围组织,以利于皮瓣静脉回流。皮瓣切取最大面积可达8 cm×5 cm。将切取的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皮瓣翻转覆盖示指北侧岛状皮瓣供区,于创缘间断无张力缝合,皮瓣下方置皮片引流;修复切断的第2、3指伸肌腱腱联合,皮瓣供区直接缝合。

1.3   术后处理

术后48 h内应用抗生素、拔除引流皮片,应用活血、抗凝、解痉、止痛药物治疗1周;患肢抬高,烤灯保暖,同时嘱患者禁止吸烟、饮酒。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变化,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处理;术后1周开始患指功能锻炼,2周拆除缝线,同时加强患指功能锻炼[7]。

2、结 果

1例患者术后48 h内皮瓣出现血管危象,1例因缝合张力过大出现皮瓣臃肿、淤青,经间断拆除部分缝线,烤灯照射,应用活血、解痉、抗凝等药物对症治疗后皮瓣均成活;1例患者术后皮瓣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后切口愈合;余5例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瘢痕;其余患者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肌腱无粘连,对示指功能干扰小。患者可应用拇指进行日常工作及生活,皮瓣供、受区无明显疼痛及功能障碍。末次随访时,拇指掌指关节伸屈活动度为0°~55°,指间关节为0°~75°;示指掌指关节伸屈活动度为0°~82°,近指间关节为0°~90°,远指间关节为0°~65°。见图1。

43551673949663494

图 1     患者,男,50岁,机械挤压伤致右拇指近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a. 术前右手拇指正面观;b. 术前皮瓣设计;c. 术中皮瓣切取范围;d. 术中皮瓣覆盖受区创面;e. 术后即刻皮瓣外观;f. 术后2周皮瓣外观;g、h. 术后6个月右手供受区外观

3、讨 论

外伤导致的拇指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不仅要考虑解剖结构完整性,还需要考虑伤指的美观及功能性,皮瓣修复术成为主要治疗方式[8-12]。单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供区需植皮修复,存在皮片坏死、与手指皮肤有色差、肌腱粘连、取皮供受区瘢痕形成等缺点。本研究采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具有手术操作难度小,无需取皮、植皮及多次手术,无肌腱粘连形成,对示指功能干扰小,术后可早日恢复手部功能锻炼,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等特点。

皮瓣设计的基础是源于解剖结构,临床上认为选择直径≥1 mm的穿支即可满足微吻合术和皮瓣修复术血供要求。皮瓣移植时可能存在穿支太小或无穿支的情况,尤其是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或供区严重创伤的患者,会严重阻碍皮瓣设计,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13]。经解剖发现,桡动脉在第1、2掌骨间隙近端的第1背侧骨间肌两端之间进入手掌前,发出第1掌背动脉,该动脉沿第1背侧骨间肌远行,分为2支,1支分布于拇指尺侧,另1支分布于示指近节背侧的桡侧,这是示指岛状皮瓣成活的解剖基础;第2~4掌背动脉走行于手背指伸肌腱深面、骨间背侧肌浅面,并有2条伴行静脉,在指蹼背侧向远端延续为指背动脉。以上为设计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提供了解剖基础[14]。

我们认为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有以下优点:① 皮瓣所带穿支血管恒定,皮瓣血运可靠;② 手术不牺牲主要神经及血管;③ 皮瓣带蒂移位,无需二次手术;④ 皮瓣质地柔软,厚度适中,色泽与受区接近,无需二期行皮瓣修整术;⑤ 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吻合血管,对术者显微外科技术无较高要求;⑥ 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无需植皮;⑦ 术后无肌腱粘连形成,对示指功能干扰小。

但与单一皮瓣修复缺损相比,切取接力皮瓣增加了手术时间,相应增加了手术创伤,术后皮瓣坏死概率增加。根据我们的经验,术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 熟悉解剖结构,术前需确认第1掌背动脉示指近节背侧支及第2掌背动脉未损伤;② 设计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时,手背部切口略偏向于尺侧,为切取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作铺垫;③ 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皮瓣长、宽较皮瓣受区创面增加约2 mm;④ 皮瓣覆盖受区时避免神经血管蒂过度牵拉和扭曲,皮瓣与受区应无张力缝合;⑤ 切取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时,皮瓣远端不超过示指近指间关节,两侧不超过侧中线,示指皮瓣供区必须保留伸肌腱腱膜组织,皮瓣蒂部宽度≥1.5 cm;⑥ 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皮瓣旋转点位于第2、3指蹼缘近端1.5 cm处,皮瓣切取时需切断第2、3指伸肌腱腱联合,切取后应给予修复;⑦ 术中创面彻底止血,切取皮瓣时无需刻意分离暴露穿支血管,并尽可能多地携带血管蒂周围筋膜组织,皮瓣下方置引流皮片充分引流;⑧ 术后患肢抬高,烤灯照射,密切观察皮瓣血运变化,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皮瓣血运平稳后尽快恢复功能锻炼。

综上述,采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通信作者

44311673949663772

阮洪江,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擅长各种复杂四肢损伤后遗症的诊治,在骨折不愈合、骨缺损、骨髓炎,四肢先天性及创伤后遗畸形的治疗方面积累丰富经验。2016年赴美国Wake Forest 医学中心专修上肢外科。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著20余篇。

第一作者

45771673949663972

魏振强,就职于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擅长手、足外科疾患的诊治及治疗,对手、足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共发表文章7篇。

参考文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简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于1987年创刊,月刊,每月15日出版。期刊以“修复缺损、重建功能、改善外形,促进结构、功能、形态的完美结合”为办刊宗旨;学科领域覆盖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再生医学等。期刊自1997年持续被国际权威医学数据库MEDLINE收录,2021年被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 Central (PMC)全文数据库收录,也是国内三大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来源期刊,是目前能够综合反映我国修复重建外科领域最高发展水平的学术期刊。期刊于2011年、2014年、2017年和2020年连续入选第2届、第3届、第4届以及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软组织,皮瓣,动脉,拇指,皮肤,血管,筋膜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