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脑胶质瘤的治疗「黑科技」—— 电场治疗
图片源自网络
「踏破铁鞋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似胶质瘤的综合治疗,一直在找寻新的方向。
脑胶质瘤作为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极易复发,治疗方式有限的特点,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治疗中最棘手的难治性肿瘤之一。
而我们这一回说道的抗肿瘤高手,只需在患者的头部贴上一些电极片便能将肿瘤细胞消灭于无形。没错,它就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电场治疗,集便携、科技、疗效于一身。
胶质瘤细胞,如何传宗接代?
无论正常细胞还是肿瘤细胞都想要「繁衍」下一代,细胞「繁衍」的过程叫做有丝分裂。一般细胞不是在进行分裂,就是在进行分裂的路上。
正常细胞有丝分裂是有序演变,而恶性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则演变成一个个「张牙舞爪」的小个体,然后跑到身体各个地方「安营扎寨」。
恶性胶质瘤细胞经过无序演变之后,变成一个「恶魔」长在脑袋中,成为大脑中的一颗「定时炸弹」。
正常细胞的有丝分裂
恶性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
电场治疗,如何消灭肿瘤细胞?
生物细胞都包含大量的极性带电分子和离子,比如蛋白质和DNA。肿瘤细胞在进行分裂增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合成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均是携带电荷的。
电场治疗不是流进人体的电流,更不是电离的辐射,但它能攻击肿瘤细胞组织,干扰DNA合成;电场治疗也不是磁力,它是一种力场,这些力能够吸引和作用于带电荷的物体。
当电场治疗作用于分裂的肿瘤细胞时,带电的蛋白质与微管就难以聚集形成纺锤体,从而阻止有丝分裂,诱导肿瘤细胞破裂死亡,由内而外地崩坏瓦解。
电场治疗原理示意图 来源:脑胶质瘤首护站
总结下来,电场治疗是这样一种治疗模式:
一种用于头皮的便携式医疗装置能产生低强度交变电场。
一种无创疗法,患者像戴着帽子一样,把电场贴片贴在头上,通过低强度、中频(150-200 kHz)交流电场,影响肿瘤细胞分裂。
电场治疗安全且有效,推荐用于新发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级证据)和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2级证据)。
图片源自网络
BDG 脑恶性肿瘤学术中心
目前,我院脑恶性肿瘤学术中心已开展多种优化手术切除程度、肿瘤边界判定以及术中脑功能保护的微创技术,如:
神经影像导航
功能神经影像导航
多模态导航
显微镜导航
术中唤醒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
荧光引导
术中超声等
中心也拥有多台高端显微镜为肿瘤切除保驾护航,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皮质及皮质下定位、荧光引导的显微手术、术中B超影像实时定位,可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保护神经功能,有利于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病变。
图片源自网络
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