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阳”后丨他说:将家里人交给同事,我很放心
为了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医疗救治需要,广大医疗工作者的身影,忙碌在发热门诊、急行在科室病房、驻守在岗位一线......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熠熠生辉,铸就了“不凡”的人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磐安县人民医院的战“疫”故事。
我对得起我的病人,却对不起我的亲人
“奶奶病情恶化了,今天转到了重症监护室,你下班的时候,去看看她老人家。”1月4日,磐安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副主任丁传彪收到了家里人发来的信息,想让作为医生的他,去看看病危奶奶的情况。看着科室里刚刚收治的53位病人,丁传彪心中百感交集,回复到:“晚点再看吧,今天不一定能抽出时间来。”
1月4日,医院为了保障新冠病毒感染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患者的医疗救治需要开设了呼吸五科病区。丁传彪临危受命,被任命为组长负责病区具体医疗救治和整体协调工作,当天,科室53张床位,收治满员。为了尽早拿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让患者早日好转,丁传彪带领团队一刻不歇地查房、开医嘱……一直忙碌到第二天凌晨,才去重症监护室看望了病危的奶奶。
丁传彪说:“作为一名医生,患者以生命相托,那我必须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我相信我的同事们也是如此,所以交给他们,我也很放心。”
给别人输完液,再给自己输
这张图,是2022年12月31日发生在磐安县人民医院内三科(呼吸与危重症)的一幕,当天科室里的护士陈红丹因为感染新冠病毒后,反复干咳,于是去做了肺部CT检查,显示双侧肺炎,需要每天输液两次。
为了不给科室里的人增加负担,陈红丹检查出肺炎后,没有请假,她给患者输完液后,趁着间隙为自己输液。医生告诉她,输液不能太快,不然会影响疗效,也会伤害到身体。为了节约时间,她把滴速调到身体能承受的最大值。陈红丹说:“在医院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特别是现在这个特殊时期,坚持住不掉队,战友们才能轻松一些。”
冬季本来就是呼吸类疾病的高发季,再加上新冠病毒感染,12月中旬开始,内三科一直处于病床满员的状态,大部分病人都是高龄老人,基础毛病多,治疗和护理起来都要非常的细致,医生、护士们的工作量因此增加了许多。
“那些天,我们科室里的医生、护士生病了都坚守岗位,每天早上六、七点到科室上班,就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每个人身上都放着退烧药、止痛药,实在撑不住了,吃上一颗就继续工作。有因为过度劳累得了心肌炎的,也有因为没有好好休养得了肺炎的……”护士长黄飞凤回忆起那段时间,说起身边的一个个“战友”,眼中噙满了泪水。这些与她朝夕相处、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在她眼中就像孩子一样,但在治病救人面前,她们总表现的如“战士”一般。
护士手部干裂,让人心疼
如果没人提醒,很难相信这双皮肤干裂的手是一位23岁护士的手。一名年轻女孩的双手本应很娇嫩,为何这位护士的双手却有着触目惊心的裂痕?
这位护士名叫朱丽雯,是磐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员,因为工作关系,上班时候,洗手消毒比较频繁,手部本身就比较容易干燥。再加上最近急诊输液室每天输液量达到了三百多人次,如果按照平均每人输液3-4瓶算的话,那护士就需要每天配药、冲药、加药近一千瓶以上。
朱丽雯说:“病人输液之前,我们要先把药配好,开药瓶也就成了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药品盖子有玻璃材质的,也有塑料盖形式的,为了节约时间,大家都是徒手掰瓶盖,长此以往,皮肤干燥的地方,常常会破出口子来。”
当被问及,伤口是否会痛时。朱丽雯笑着回答道,忙去也就不会觉得痛了,她说别看我们是个小姑娘,平时抬起病人的时候,我们可都是一个个“女汉子”。
责任编辑:杨宇轩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