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每一位就诊患者,让他们尽快摆脱病痛恢复健康;时刻关注每一位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抢回一条条生命。尽管疲惫不堪,但仍拼尽全力、绝不言弃,不负人民赋予的生命重托。
近日,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陆续传来了好消息.....
1月10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感染科等其他科室新冠感染肺炎患者当日康复出院,总计80余人。
1月11日,体重将近300斤的60岁杨某,入院时肺部渗出将近80%的“大白肺”,经过县人民医院重症救治团队全力救治10天,终于成功脱机拔管,转入普通病房,这让杨某一家上下十分感激。据悉当日有5个危重症患者成功脱机拔管。
“自从迎战疫情高峰以来,县人民医院除了接收本县患者外,还接收大量周边县市的重症患者,虽然我们重病人很多,医护人员非常忙,但我们忙而不乱,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高,也没有一例新冠感染危重患者转到上级医院。”苍南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温培标指出,“这离不开我们全院上下一心,有序分流,科学救治”。
聚力应“急”多措并举畅通生命救治通道
自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以来,作为新冠医疗救治“最前哨”的急诊科和发热门诊首当其冲,被强制按下了“快进键”,接诊人数持续攀升,发热门诊就诊量骤增十余倍,急诊科日接诊量最多时达到一千余人。而这样的场景已经上演了近一个月。
“我这两天看了400多号病人,比我以前一个月的量还多”,急诊医生们这么描述近期的“战况”。
“今年冬天,特别是刚过去的2022年12月份,应该是我二十年从医生涯当中最艰难的时刻。刚刚过去的这一个月,每天心几乎都是揪着的,真的太难了。”急诊科主任陈学秀如是说,“可是再难也要挺着,我相信春天总会来的。”
“往年冬季,不管是流感还是其他情况,医护人员也会遇到减员的情况,但是从来没有过如此短时间之内大量的医护人员病倒。”不到一周时间,急诊和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就相继中招。
高峰时期,急诊科一天内20余名医护同时发热。作为科室的掌舵人,急诊科主任陈学秀因肾绞痛打着杜冷丁针止痛坚持上班;急诊科护士陈张飞一边输液一边书写抢救护理记录;发热门诊支援医生陈雯雯工作期间高烧引发心肌炎,被迫停止工作,强制休息;发热门诊护士李小平带病上班,最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苍医上下齐心协力,多措并举以缓解急诊压力。调整儿科急诊至普通儿科门诊区域,减少急诊科聚集、扎堆现象;增设急诊科西北角缓冲区,扩容急诊诊间4个;扩增抢救室床位,由原来13张抢救床扩容至64张;增派30名医护人员加入急诊抢救团队,加强急诊救治力量;抽调有医学背景的行政职能科室人员支援临床,充分整合利用院内资源,提升急诊诊疗效率,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优的救治。
同时,医院建立完善分级救治体系,科学分流轻重患者。新冠重症病区、ICU、EICU负责全力救治新冠急危重症患者;内科病房收治重症患者;外科收治轻症和病情较为稳定的新冠患者。
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庄载受和医务科主任李长,发着高烧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不分昼夜驻守急诊科,每日早中晚三次对急诊病人进行分流,连续十余天未曾回家。“不仅每天在急诊科可以看到他们,发热门诊的分流微信群他们也是时时在线,每天早上六点到凌晨一两点,对于同事提出的分流诉求他们几乎都是秒回,病房有病人抢救他们都及时赶到。”
齐心共“治”全力以赴把好重症救治关口
重症病房,常常被称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滴答作响的仪器,错综复杂的线路、输液管路、引流管,不时飘红的监护数字,忙碌穿梭的身影、分秒必争的抢救场面是它的日常。
“几乎是一夜之间,病区就住满了,新增的病区也很快收满患者,急诊还在不断转诊过来患者。”ICU主任梁艳觉得压力很大,他心里很清楚,只有加床才能尽可能多地收治患者,然而重症病房是加床难度最大的病区,每张床,都需要多种高端医疗设备与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作为支撑。而现实是,大家都在“连轴转”、“日夜转”、“带病转”,病区医护人手明显不足。
“不好了,这个病人的氧合下来了!”“快,通知医生,病人室颤了!”“这个病人氧合维持不住,需要马上插管!”“某某病区某床999”……近段时间,诸如此类的声音经常回响在病房里,不绝于耳。
“既然知道问题的关键所在,自然就要想方设法迎难而上。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全院在温培标书记和丁梯杰院长领导下,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及时统筹调配全院人力资源,抽调各科室骨干临床医生82名、护士120名,组建新冠重症救治储备人员库,实现医务人员“随时可转换”的紧急调度模式。推行“全院一张床”的管理模式,关闭部分科室,腾出床位收治呼吸系统病人,重症床位数从原来的28张扩容至90张。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两个病区都改造为可转换的重症监护病房,由他们第一波收治新冠感染患者。护士长朱清霞一直连轴转,准备设备、监护仪、呼吸机等。感染性疾病科高年资医师被分到临时组建的科室带组收治患者;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在医护人员没有增加情况下,科室张霖主任主动要求扩容床位一倍,收治患者,每日出入院20余个患者;内分泌科周宗爱主任看到糖尿病患者并发危重患者较多,心里非常焦急,主动请缨建立新病区接收患者。其他科室由院部按疾病严重程度分配收治患者。
为提升危重症救治能力,医院同时制定《苍南县人民医院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医疗救治方案》,成立新冠重症救治专家组,分区包干病区开展巡查,对重症救治情况进行讨论、会诊,及时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并指导各科室规范开展俯卧位通气治疗。ICU主任梁艳、急诊科副主任范兴恳除了每天对分管病区的危重患者进行查房治疗,还对全院其他病区重症患者治疗进行指导。
面对各个专科治疗水平参差不齐现象,必须统一全院的治疗方案,实现同质化救治,才能减少重症的发生。医院专家组参考国家诊疗指南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苍南县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方案执行自查表》向全院各专科公布执行。较早提出了俯卧位吸氧(应趴尽趴),要求每个医师开医嘱,主管护士必须执行到位并监督患者。全院经统一治疗方案后,大幅度减少重症需要气管插管发生,普通病房极少患者发展到重症需要气管插管,全院最高呼吸机使用率才50%左右。该方案得到省卫健委肯定,并向全省其他医疗机构推荐。
听令即“行”携手并肩筑牢抗疫保障防线
疫情防控,保障先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不仅仅是临床科室在坚守,医技科室、行政后勤科室作为苍医的一份子,他们从未置身事外,全力响应医院的号召,无条件支持临床抗疫工作,有着同样的苍医人的坚守和担当。
为了加快病人入院,提高临床诊疗效率,作为疫情战场的“侦察兵”——放射科团队加班加点,加快CT检查和诊断工作,即便是在需求倍增的情况下,依然保证当天的检查一个都不落下。
随着疫情峰值的到来,各类物资尤其是诊疗设备的短缺情况日渐凸显。设备科急临床之所急,克服重重困难仅用24小时迅速完成新病区的医疗设备准备和布置工作,通宵达旦完成感染科二层楼及8病区中央监护仪的安装;设备科吴法长科长亲自奔赴温州各快递中转站拉运呼吸机等关键设备,紧急拆箱安装交付给临床一线使用。为解决氧源告急问题,设备科每日组织人员人工搬运氧气瓶补充病区用氧,早晚两次与送氧公司对接液氧情况。同时,组织人员改造急诊科设备带吸氧装置及氧气吸入器,让更多的患者能够进行吸氧治疗。
护工老伯们,平均年龄60多岁,同样发着烧强忍身体不适,始终坚守岗位,或转运病人,或做好卫生保洁,从无怨言。他们说:“只要还能走得动,我们就会一直干下去。”越是质朴无华的语言,越是打动人心。
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有人选择了无畏。所有苍医人都是普通人,他们生病了也是嗓音嘶哑、咳嗽未愈、体力不支,但是他们又都不是普通人,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从未为此叫苦喊累,始终坚守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认真对待每一位就诊患者,让他们尽快摆脱病痛恢复健康;时刻关注每一位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抢回一条条生命。尽管疲惫不堪,但仍拼尽全力、绝不言弃,不负人民赋予的生命重托。
责任编辑:裴燕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