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团结 奋进 | 他们,正在“三线作战”!
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新年贺词
病房、急诊、会诊苏大附一院内分泌科正在“三线作战”
刚走进苏大附一院十梓街院区内分泌科,小编就看到科室主任施毕旻和护士长韩燕霞正在“调床”。
病情好转或者准备出院的患者,调至加床上。这样,正式床位就可以收治新病人。
现在的新病人都从急诊抢救室来,病情比较重,需要吸氧、监护等。正式床位的墙上设有氧疗装置,对于重病人来说,更为需要。
从12月份中旬到现在,这样的挪床时有发生。施毕旻表示:“急诊室压力太大,患者都很不容易,我们要想尽办法收治更多的病人,让他们可以及时住院接受专科治疗。”
但也并非所有病人都理解,遇上比较难沟通的,施毕旻和韩燕霞就苦口婆心地劝着,“我们要及时收治重病人,也要理解床位上本来的老病人的想法。多做做工作,病人和家属总会理解医生的苦心。”施毕旻说。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增多,内分泌科是首批受到冲击的科室之一。床位使用率达到最大饱和度的120%,并已经维持了一段时间。
对于一些平时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血糖更易出现应激性升高,不利于感染的控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很快会发展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雪上加霜的是,糖尿病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合并心肺功能异常的比例较高,感染后容易合并有肺炎等,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病程也会延长。
施毕旻表示,自她从医三十余年来,病房从没有像现在这么忙过。
病房里不仅床位达到最大饱和度,同时危重症病人增多,有的医生值班时常常半夜惊醒,甚至要看看手机有没有患者相关指标的“危急值”提示,才能安心。
病房里,医护人员顶着高烧上班时有发生。
“感染后,一般只能休息3天左右,症状好转后就会返岗。”施毕旻说,“但是,看到大家身体不适,我也不忍心,做不到强制要求上班。”
施毕旻自己带头,在身体好转后第一时间在科室群里告知,并在当天下午返岗。
护士长韩燕霞也是身先士卒,做好表率。科室无法协调排班时,韩燕霞都是默默地自己顶上。
“科室的护理工作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坑填不上,那受影响的还是病人,我在所有护士姐妹中症状算比较轻的,作为护士长,这个时候必须上。”韩燕霞说。
这段时间,受病房忙碌状况和个人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护士的班需要随时调整。但所有护士都服从护士长的调配,“我行!”“我可以!”“我来上!”
特殊时刻,科室的医护团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科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在病房工作之外,内分泌科还参与急诊患者的分流工作。科室主任医师李慧娟,被医院委派为危重症患者分流专家组成员,该专家组由内分泌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组成,每天在急诊室至少查房两次,节假日照常。
“当下,各科室对于接收患者都很支持,这样的困难时刻,大家都更团结了吧。而且医院也很给力,对科室诊治患者的流程和方案也及时给予了指导和培训。”李慧娟说。
内分泌科对于患者的收治更是义不容辞,科主任和护士长在“家里”协调床位,只要有新的空床,就会告知在急诊室的李慧娟。
一般老病人出院,新病人住进床位要下午4点以后,恰逢下午交接班的时间点。但医护都主动留下来帮忙,不计较个人得失,都想着妥善安顿好患者,也希望尽量缓解科室的压力。
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有时需要用激素进行治疗,但使用激素会影响血糖的变化。
因此,内分泌科在忙碌的工作之外,还要在总院和十梓街院区各安排一位医生,负责该院区的会诊工作,尽全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背着一个小黑包,内分泌科杜宣医生准备出发了。
她说,小黑包里,有胰岛素泵、胰岛素、电池、胰岛素泵的管路等等,总之,关于血糖调节的各项装备应有尽有。
如果,你在医院遇见这样一个背着小黑包的医生,那必然又是内分泌科的医生在控制患者血糖“维稳”的路上。
在李慧娟医生的讲述中
我们见到了一个非常时期团结一致的苏大附一院
小编深入科室的采访中
我们见到了一个凝聚在一起共渡难关的内分泌科
团结,就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底气,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团结在一起,任何困难都不怕,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能行,我们一定行!
作者:党委办公室 邱浣敏,宣传统战处 谭书凝
编辑:党委办公室 邱浣敏
审核:党委办公室、宣传统战处 范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