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峰纪实④ 】心肺康复:让病人有个“好呼吸”
1月10日上午8时,在台州医院东院区9A综合病区病房,朱丽准时来到21床林美希(化名)病床前,开始为她做呼吸康复训练,用俯卧位通气方法来改善肺底部的通气血流,从而提高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
朱丽是台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病区副主任护师、台州医院呼吸康复治疗小组成员,曾赴广州呼吸病研究所进修呼吸康复专业。
林美希老人今年83岁高龄,因感染新冠入住台州医院东院区,老人患有慢阻肺多年,加上年事已高,入院时身体状况非常不好,血氧指标只有80多一点。 经过积极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心肺功能一直不好,医院安排了呼吸康复治疗小组为老人进行了严格的身体评估后,决定为她呼吸康复治疗。
每天,朱丽或其他康复师准时来到病房为老人进行心肺康复治疗,通过几天的努力,加上老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老人的心肺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呼吸顺畅,自理能力大大提高。 在台州医院,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近期随着新冠肺炎疾病的病人越来越多,病情发展迅速,医院急诊及病区床位压力随之增加。 呼吸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为缩短新冠感染患者的住院日,促进患者康复,1月3日,台州医院护理部牵头组建呼吸康复团队,指导有适应症患者实行呼吸康复训练及俯卧位通气指导。
呼吸康复团队由11名康复师、康复护士组成,承担病房住院病人的心肺康复工作。 根据排班,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病区,每名康复师或康复护士每天要为10-20位病人做心肺康复训练,每位病人一整套心肺康复流程走完,需要20-30分钟。
恩泽医院和路桥医院也先后成立了以医生、康复治疗师、呼吸治疗师、护理多部门协作的呼吸治疗与康复小组,成立了4个组,共30人,负责两院区所有患者的呼吸支持与心肺康复治疗,以防重症为目标,在信息的支持下,自动抓取氧合指数小于250mmhg的患者,第一时间到床边进行医护康联合评估,制定康复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方案尽早介入康复,并给予呼吸道管理及体位管理指导,实施后再次做心肺功能评估,掌握疗效与下一步计划。
恩泽医院和路桥医院两院区平均每日康复评估人数200人次左右,心肺康复175例次,参与呼吸道管理40余人次,450余人次体位管理。 台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葛卫力说,在呼吸康复小组的参与和配合下,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治疗质量,对病人的康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快步穿梭在病房与病房之间,不厌其烦地指导病人或家属的心肺康复动作,康复治疗小组每一位康复师总是言语亲和、面带笑容……
供稿 |方永乐
编辑 | 朱小敏
责编 |李沂航
审核 |吴践帆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