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无表皮改变,血管周围炎症较稀疏大疱性类天疱疮为II型炎症反应,镜下可见海绵皮炎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取材部位不典型时,诊断需结合临床及免疫病理。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疾病一般分为炎症性疾病、软组织病变、皮肤肿瘤、皮肤感染、全身性疾病渉及皮肤比如说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总共大概有3000种左右。另外,还许多器官疾病都涉及到皮肤,在所有病理亚专科中,皮肤病理以复杂著称。
衡道医学新媒体联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理科打造的“皮肤病理读片系列”正式在“衡道病理”公众号和视频号上线,该系列内容聚焦皮肤疾病病理诊断,由刘业强教授亲自带教读片,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诊断要点总结和鉴别诊断分析。希望后续能为广大病理同仁带来更多有价值的皮肤病理内容!
第22期
病史信息:
41岁,男性,左膝部皮疹5年余
镜下所见:
初步诊断:神经纤维瘤
最终诊断:胶原瘤
诊断要点解析:
1.组织病理学可见胶原呈条索样增生及成熟的胶原纤维。
2.临床可见左膝部表面光滑肿物,色白,质硬,提示无血管成分。
鉴别诊断:
本例需与皮肤纤维瘤鉴别。皮肤纤维瘤表现为红褐色隆起皮面的、角化过度性皮肤结节,直径通常<1cm,组织病理表现为上方表皮不规则增生,基底部色素增加,真表皮间多可见无浸润带,在疏松的胶原样基质或黏液样基质内可见成束的梭形长细胞,据此可与本例鉴别。
讲解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第23期
病史信息:
71岁男性,“鼻部皮疹数年,增大1年”。
鼻部可见一类圆形灰褐色斑片,中间微隆起,色素分布尚均匀,边界欠清,无明显破溃糜烂。
镜下所见
初步诊断:色痣
最终诊断:斑块型汗管瘤
诊断要点解析:
1、皮损较大,呈灰褐色斑块样;
2、病理:表皮轻度不规则增生,真皮内可见数个基底样细胞条索及团块,局部可见管腔形成,简直胶原硬化伴嗜碱性变。
鉴别诊断:
本例主要与微囊肿附属器癌鉴别:
微囊肿附属器癌呈浸润性生长,具有亲神经性,可向各附属器分化。斑块状汗管瘤主要病变部位在真皮中上部,无浸润性生长,主要向汗腺导管条索状分化。
讲解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第24期
病史信息:
57岁女性,“躯干四肢发疹伴痒半年余”。
躯干四肢多发红斑、水疱,部分破溃形成糜烂、结痂,可见大量抓痕。
镜下所见:
初步诊断:疱疹样天疱疮、
最终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
诊断要点解析:
1、躯干四肢多发浮肿性红斑、紧张性水疱,瘙痒显著。
2、病理:表皮增生,局部海绵形成,基底层空泡化改变,真皮乳头水肿,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3、免疫病理:IgG沿基底膜带线状沉积,BP180抗体:210.8 U/ml (参考值<20)。
鉴别诊断:
本例主要与荨麻疹鉴别:
荨麻疹无表皮改变,血管周围炎症较稀疏。大疱性类天疱疮为II型炎症反应,镜下可见海绵皮炎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取材部位不典型时,诊断需结合临床及免疫病理。
讲解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读片专家
刘业强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理科主任
美国纽约大学阿克曼皮肤病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专委会常委及皮肤病理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
上海市皮肤病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病理质控中心皮肤病理质控小组组长
上海市临床病理读片会皮肤病理读片首席专家
专业特长
擅长皮肤附属器肿瘤、黑素瘤及炎症性皮肤病的病理诊断,对疑难罕见皮肤病的诊治有一定心得,创办《强哥谈病说理》网络直播栏目5年来,为中国皮肤病理的普及做了有益的探索,获2017年首届平安好医师称号,获2018年上海仁心医者杰出专科医师提名奖。课题组研究方向聚焦乳房外Paget病和黑素瘤的发病机制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相关领域,发表相关SCI收录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卫健委、申康多项课题。
感谢蔡轶颉、小胡、雨桐和瑶瑶医生整理和提供的病例信息~
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