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厦门抗疫医生:如果我们不来,同事更辛苦,患者更无助……

2023-01-11 12:29   福建卫生报

给病人检查和治疗时,他们都非常配合。看到医生护士很虚弱、推不动,会暖心问候。对我们的服务不时发出一声道谢或是竖起大拇指表扬。

“没有这些医护人员的话,我根本活不下去,这病真的很苦,浑身都疼痛不适,真心感谢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1月9日,厦大附属中山医院老年医学科一名83岁的新冠阳性患者洪阿伯,经过2周的治疗,顺利出院,阿伯激动地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82471673391964628

几十年来,洪阿伯的身体都比较硬朗,很少患病,即便是感冒发烧也就遇上几次。去年底,老人突发高烧从急诊收入到厦大中山附属老年医学科治疗。CT检查发现老人双肺发生了肺炎,并出现癫痫症状。

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陈鹭玲充分评估洪阿伯的疾病严重程度及呼吸功能,为他制定了全方位的救治策略。医护人员24小时守在老人身旁,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全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无助的患者抓住了生命的稻草

随着疫情政策的不断优化,自去年底以来,高龄、超高龄、合并多重基础病老年患者的健康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疫情是命令,救治是责任。厦大中山附属老年医学科谋划救治方案,争分夺秒,为救治患者打开生命通道。

87231673391964803

老年医学科陈鹭玲主任医师在门诊接诊患者

“那些渴望被救治的眼神,像是下了几个月雨后看到太阳的感觉。”陈鹭玲说,2022年12月底,医院号召各科室行动起来收治新冠患者。

“记得第一天我们到急诊抢救室、留观室一次性收治了十几名新冠老年患者。患者们很无助,但看到我们后像是抓住了生命的稻草,不停地向我们挥手。以往我们一般就收治三四个病人,面对骤增的患者,护士们打破常规,分成几个小组,迅速将病人安排到病床,让患者吸氧。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安排得非常清楚。”

38531673391964960

老年医学科护理站护士们在协调诊疗事宜

我们并非是神只是对职业的热爱

步履匆匆的身影在病房里穿行,“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非常快,经常是这个患者在抢救,另一位患者又有突发状况。”陈鹭玲说,新冠感染冲击下,医护人员曾一度饱受病痛折磨,人员排班成了“最头大”的事。但同事们的团结一致让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多重挑战,都有了办法应对。居家治疗的医护们病情稍有缓解,便提前返岗。

“急诊部缺口最大,那里需要医生。”59岁的老年医学科林纯毅主任医师今年快到退休的年龄了,本着对职业的热爱,他毅然决定以身作则,按照医院安排,赶赴急诊一线救治新冠患者。

“没有关系,我身体很好,可以出诊。”85岁的陈治卿教授得知老年医学科人员紧张,便坚持到岗出诊。陈鹭玲担心她会被感染,便劝说她在家休息,但她始终不愿意,固执得像个孩子,直到阳了后才肯在家休息。

劳华珍主任医师是另外一名退休返聘医生,退烧后第二天她便着急出诊。陈鹭玲劝说,让年轻医生顶班。她却说:“我的病人有需求,等不急,我不能请那么多天假。”

陈鹭玲说:“我们并非是神,只是本着对职业的尊重和热爱,对同事的感情,如果我们不来,同事将更辛苦,病人也将更无助。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和抱怨,只有咬牙坚持,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71551673391965096

医生正在为“白肺”患者会诊

和谐的医患增添坚守的动力

记者发现,让医护人员坚守岗位、攻坚克难的动力,与很多患者的暖心赞叹有关。

“给病人检查和治疗时,他们都非常配合。看到医生护士很虚弱、推不动,会暖心问候。对我们的服务不时发出一声道谢或是竖起大拇指表扬。”陈鹭玲说,患者的理解和认可让我们备受鼓舞,让团队增添了更多坚守的动力。

22671673391965213

患者即将出院,老年医学科王池真医生叮嘱他注意事项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廖小勇 通讯员:石青青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厦门抗疫,医护人员,医学科,新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