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的位置通常在右下腹,但是也会异位。要仔细找升结肠及回盲部。
来源:即时超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女超人
一、解剖与生理
阑尾位于右髂窝,为一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端,近端大体开口于盲肠后内侧壁,长约5-10cm,直径约0.5-0.7cm,其位置多变,但由于与盲肠位置关系恒定,所以随盲肠位置而变异,一般位于右下腹部,但也可高到肝下方,低至盆腔内,甚至越过中线至左侧,阑尾基底部投影位于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
阑尾血供:阑尾动脉
阑尾尖端指向6种分型:
① 回肠前位 ② 回肠后位 ③ 盆位
④盲肠下位 ⑤ 盲肠外侧位 ⑥ 盲肠后位
阑尾解剖示意图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
1. 阑尾管腔阻塞:
① 淋巴滤泡增生 60%(年轻人)
② 粪石35%
③ 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
2. 细菌入侵
细菌繁殖→粘膜上皮损伤、溃疡→肌层损伤→阑尾壁间压力升高,妨碍动脉血流→阑尾缺血→梗死、坏疽
临床表现
1. 症状
腹痛: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此过程的长短取决于病变的发展程度及阑尾位置。约70%病人可出现此转移性下腹痛:①单纯性阑尾炎轻度腹痛 ②化脓性阑尾炎为阵发性腹痛和剧痛 ③坏疽性阑尾炎为持续性剧烈腹痛 ④穿孔型阑尾炎因阑尾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胃肠道症状: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 腹泻。弥漫性腹膜炎可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便、排气减少。
全身症状:早期乏力,穿孔时发高烧。
2. 体征
右下腹压痛
腹膜刺激征
右下腹包块
三、临床分型及超声表现
⑴ 一般阑尾由里向外分别是粘膜层(超声显示为低回声)、粘膜下层(高回声)、环肌层及纵肌层(低回声)、浆膜层(高回声),从外到内就是高低高低。
⑵ 体积小,有盲端,腊肠样结构。
⑶ 腔内可存在空气,食物残渣,极少数可有点状强回声。
⑷ 管壁上没有或很少血流信号。
⑸ 阑尾周围没有高回声不可压缩的网膜组织。
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
化脓性阑尾炎
坏疽性及穿孔型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
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为病变早起,阑尾主要改变是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腔内无或积液不多,阑尾轻度肿胀。炎症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粘膜可有小溃疡或出血点,粘膜充血。故超声图像以粘膜增厚为主。外径超过0.7cm.
声像图特征:
长轴:阑尾呈增粗的管状低回声盲端结构,表面光滑,层次尚清楚,增厚不明显。
横断面呈“靶环征”。
阑尾周围无或有少量积液
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阑尾肿胀明显,壁各层均受累,并形成小脓肿,阑尾腔内积液,浆膜层高度充血并有脓性渗出物,阑尾肿胀、增粗,外径在1.0cm以上。
声像图表现:
① 阑尾明显增粗,直径>10mm.
② 阑尾壁明显增厚,呈双层征。各层次厚薄不一,显示不清。
③ 阑尾腔显示为弱回声或无回声,部分腔内积液或团絮状沉积物或粪石。
④ 横切同心圆征更明显,加压不易变形。
男 4Y
超声表现:右下腹阑尾区探及管状回声,CDFI:管壁探及血流信号。管腔末端最宽处约13mm,内探及液性暗区及蓄积的低回声,回盲部探及三个粪石样回声。
手术记录:阑尾位于髂窝,头端与周围组织粘连,头端粗大化脓尚未穿孔。近端可及粪石。
男 7Y
超声表现:右下腹阑尾区探及一范围约35x5nm的管状偏低回声区,边界尚清,周边探及深约8mm的液性暗区。
术后记录:腹腔少量脓性渗出,阑尾充血,头端肿胀明显,表覆浓苔,与周围组织粘连。
术后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男7岁
超声表现:右下腹部探及一36x9mm的管状回声区,内分离约4mm,内见液性暗区。另见一直径约10mm的强回声。周边见少量液性暗区,深约7mm。
术后记录: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阑尾充血明显,头部粗短已穿孔,表面有脓苔。可及粪石。
术后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男6Y
超声表现:阑尾长约58mm,根部粗约14mm,内探及混合性回声,跟部探及斑片状强回声,阑尾跟部周围探及深约10mm的液性暗区,透声差。
术后记录:腹腔有较多淡黄色稀薄脓液,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阑尾粗长,充血,已穿孔。表面有脓苔。
术后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
超声表现:右下腹阑尾区探及一40x6mm的管状回声,周边探及不均质偏强回声及液性暗区
手术记录:腹腔浓性渗出,阑尾肿胀明显,表覆浓苔
术后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男 9Y
超声表现:右下腹阑尾区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增强,阑尾结构模糊,宽约16mm,周围探及少量液性暗区。
手术记录: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阑尾粗长、充血,已穿孔。表面有弄苔,头端见一粪石。
3.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阑尾壁缺血、坏死,常有穿孔,并有较多的渗出液,形成腹腔积液,阑尾肿胀更明显,外径可超过1.5cm.
声像图表现:
① 阑尾形态不规整,甚至消失。
② 阑尾区积液,出现形态多样的边缘不规则的不均匀低回声区,后方回声可见增强。
③ 阑尾穿孔时,阑尾壁连续性中断,腔内液性暗区与周围液性暗区相通,可出现腹腔积气
男 6Y
超声表现:右下腹阑尾区探及范围约39x30mm的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无包膜,结果紊乱,内探及大小约13x6mm的粪石样强回声,CDFI:血流信号不明显。
手术记录:右侧髂窝处大量脓苔,粘连明显,阑尾盆位,头端粗大呈坏疽样,近头端穿孔,粪石露至腹腔。
女
超声表现:右下腹探及一长约28mm的不均质低回声区,内探及偏强回声,边界尚清晰,肠管蠕动明显减低,腹腔见少量液性暗区
术后记录:阑尾盆位,头端粗大呈坏疽样,近头端1/3处穿孔,表面大量脓性渗出
4. 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化脓性坏疽或穿孔,如果此过程进展较慢,大网膜转移至右下腹,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声像图表现:
阑尾区形态不规则混合性包块,边界不清,内回声杂乱,由肠管及大网膜包绕。
男 3Y
超声表现:于右腹部及48x34mm混合性回声区,边界欠清,与周围肠管关系密切,CDFI:其内及周边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术后记录:右上腹形成脓肿,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脓壁厚包裹阑尾,阑尾远端坏疽穿孔并见粪石。
术后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
儿童急性阑尾炎
指年龄在12周岁以下。
大网膜发育不健全,局限能力差。
发展快,病情重,婴儿穿孔率高。
查体常不合作,体征不明显。
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高热、呕吐、腹泻。
上感、扁桃体炎、急性肠炎可能是诱因。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
年龄在60岁以上,主诉不强烈、体征不典型。
腹痛不明显,常无转移特点,已穿孔者腹膜刺激征也不明显。
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重。老年人阑尾壁薄,阑尾动脉硬化,穿孔率高。大网膜萎缩,穿孔后炎症不一局限。
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高龄不是手术的禁忌症。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孕期随子宫增大,阑尾尖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压痛点上移。盆腔器官充血,穿孔的机会多。刺激子宫易流产、早产。
大网膜上移,炎症不易局限而扩散。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容易误诊。
妊娠6月内,急诊切除阑尾。
围手术期用黄体酮,不用腹腔引流,抗生素应用时应注意对胎儿的影响。
临产期并发穿孔、全身感染重者可剖宫产并切除阑尾。
异位急性阑尾炎
低位(盆腔位) 腹痛部位及压痛均较低,腹肌紧张较轻。可出现职场或膀胱刺激症状,应手术治疗。
高位(肝下位) 腹痛、压痛和腹肌紧张均局限于右上腹,临床上常误诊为急性胆囊炎。如B超证实胆囊大小正常,轮廓清晰,胆囊腔内无异物回声时,应考虑高位阑尾炎,急诊切除阑尾。
左侧急性阑尾炎 转移性左下腹痛,压痛和腹肌紧张也局限于左髓窝。
五、超声检查方法
检查时,初学者可遵循 升结肠-回盲瓣-盲肠-阑尾 的次序进行扫查。要找到阑尾,先找到回盲部;要找到回盲部,先找到升结肠。
用探头在右侧腹部自上而下作横切扫查,首先见到有大量含气内容物的升结肠,沿着升结肠向下探查,可见左侧一小肠管与升结肠相连,此处是回盲瓣,再向下移动探头,其下方为盲肠,探头再稍向下偏,大肠管消失,有”盲端”感,此为盲肠末端;在其下方寻找第二根相连的小管腔,延伸后是盲端,即为阑尾。
注意点:
阑尾的位置通常在右下腹,但是也会异位。要仔细找升结肠及回盲部。
儿童特别是幼儿因为身体本身就比较小的原因,所以阑尾的位置相对成人来说,一个切面上多能带到肾或肝等器官,不要认为异位了。(要结合实际情况看)
探头要选择高频的,有时胖的病人,需要结合低频探头轮流看。
找不到时,问病人哪里最痛,然后再那里仔细看。
阑尾多在髂血管周围,所以髂血管也是一个重要的寻找标志。
看不清时,要以逐渐加压的方法,驱赶肠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