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阳康后的人何时不再有传染性?为何还会复阳?

2023-01-09 17:09

复阳的人不必过于担忧,但是,同样的,万事无绝对,在多数复阳的人中,也可能会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如果情况加重,可能需要警惕,及时就医。

近期,许多地区的首波新冠高峰似乎已经过去,不少人开始阳康上班,地铁的人也渐渐变多了,与此同时,新一波复阳的人出现了,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我抗原都阴性了结果又阳了。

抗原阴性是否就代表没事

并不,要解释这一原因,就要从检测原理说起。目前进行新冠检测的方法很多,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主要是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主要是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测定病毒的核衣壳、刺突、包膜或者膜蛋白。而核酸检测主要方法是RT-qPCR,主要测定的是病毒RNA。

而RT-qPCR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要高于抗原检测,也就是说,当你体内病毒载量低于抗原检测的检测限,抗原是检测不出来的,但这并不代表你体内没有病毒,也有可能核酸检测仍为阳性。

44781673255373577

抗原与核酸检测限及宿主相应时间

一般来说,上呼吸道的病毒载量在症状出现后一周内是最高的,在接下来的一到三周内病毒载量会慢慢下降。

而痰液样本中的病毒载量有所不同,峰值出现更晚,一般在症状出现后两周达到峰值并且持续时间更长。

Nature近期发表的对44名新冠死亡患者完整尸检结果表明,新冠病毒可在人体多个器官内复制,大脑等非呼吸道组织内的病毒载量可持续存在数月,最迟在症状出现后230天仍然存在。

有多项研究表明 COVID-19 患者即使在症状消失后,也会出现 RT-PCR 反复阳性的情况。

但反复阳性并不代表患者具有传染性。

病毒体外培养的研究表明,尽管患者在症状出现后的数周内仍可保持RNA阳性,但从症状出现的9天后采集的标本中无法培养出活病毒,这表明平均感染期和传播风险主要是在症状出现前2至3天到症状出现后8天内。

美国CDC表明,虽然能持续检测到病毒的康复患者是否具有潜在传染性尚不清楚,但也没有证据表明这些人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也就是说,如果从患者体内多次分离病毒进行体外培养不成功,则表示这个人不存在传染风险,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进行取样培养是不现实的,我们平时如何进行自我判断呢?

多个研究表明能分离出有活力的病毒的最低病毒载量(Ct值)为34,也就是说,Ct值≥34时,通常可认为不具有传染性,而我国核酸检测Ct值≥35算为阴性,也就是说,当核酸检测为阴性时,即使体内仍有病毒,但也基本上不具有传染性。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患者康复出院的标准之一是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Ct值均≥35。

但要注意的是,Ct值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用于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那么,如何判断是复阳还是二次感染

复阳和二次感染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从定义上来说,复阳即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抗原核酸检测阴性后再次检测发现阳性;二次感染是指阳康后再次感染了相同或不同新冠病毒导致的阳性。

从时间上,复阳主要出现在抗原或核酸检测阴性后的两周内,即核酸没有彻底转阴,病毒载量还在临界值处徘徊波动;而二次感染的时间会相对比较久。

研究表明,SARS-CoV-2感染引起的免疫力可在感染后至少持续5-6个月,而一些小型病例研究也表明,重复感染甚至可能在首次感染后1-3个月内发生。

那么,为什么转阴后会出现复阳的情况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微文章中表示:“临床上发现一些人反复排毒,也就是说排毒是间歇性的,从而出现复阳情况;还有一些情况是由于病人有基础的肺病或者是病毒载量比较大,治疗后转阴,结束治疗后又复阳。”

通常持续或反复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人,其 COVID-19 体征和症状会有所改善。

一项截止2021.3.6的荟萃分析表明,在已康复的COVID-19患者中,再感染、复发和再入院的汇总估计值分别为每1000名患者中有3人、133人和75人。

在一项包含了158名参与者的研究中(2020.8-2020.11),随访时间28天,其中68%人的症状消失,但有44%的人在28天内至少一种症状复发。

而在复发的人中,多为轻度(85%)和中度(15%),没有严重症状出现。复发的症状多为咳嗽、疲劳和头痛。

48401673255373964

复发第一天报告的症状(症状消失即连续 2 天报告的所有13种症状均不存在)

所以,复阳的人不必过于担忧,但是,同样的,万事无绝对,在多数复阳的人中,也可能会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如果情况加重,可能需要警惕,及时就医。

而无论是复阳还是二次感染,对于65岁及以上的老人,都是需要格外警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病毒载量,传染性,阳康,复阳,核酸,新冠,阴性,抗原,阳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MSLN:超越实体瘤的免疫治疗靶点
    打开APP 药研网【公众号】
  • 认识明星小分子:IL-7
    打开APP 药研网【公众号】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