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抗疫有担当,重症诊疗我护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医生支援重症一线记录
按照国家卫健委要求,需充分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三级医院急需扩充急诊和发热门诊的诊疗窗口,且综合ICU要达到床位总数的4%比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目前总床位4800张,可以收治ICU治疗的床位达200张。但现阶段危重患者迅速增加以及急诊与ICU医务人员相继感染的双重压力下,医院急诊与ICU相继出现医护人员缺口,急诊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时决策,动态调整,全院一盘棋,协调全院医务人员支援急诊与重症ICU。麻醉科在科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刘学胜的号召下,年轻医生第一时间积极踊跃报名,全职服从医院安排ICU,急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参与患者的救治。其中主治医师7人(杨秀丽,汪欢,余莉,孙雪梅,方家佳,郑伟健,彭晓慧)住院医师3人(陈彩云,谢亚平,陈晓雨)支援各重症医学科;陈雯主治医师支援呼吸与危重症病区。
在这种危难急险的情况下,麻醉科全力以赴,与ICU医护一起全力守护患者的生命线。麻醉医生擅长气管插管、心肺复苏以及超声引导下有创动脉穿刺、深静脉置管等操作,同时可以实时超声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和容量。这些诊疗技术在ICU应用很多,因此麻醉医生加入ICU阵地,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效率和成功率。
高新SICU入住许多重度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多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 这位92岁的张爷爷虽然已采取经鼻高流量吸氧的呼吸支持治疗,但患者氧合指数并没有明显改善。邵敏主任和彭晓春副主任查房时指出张爷爷急需更换气管导管进行呼吸支持。麻醉科杨秀丽,ICU周亮副主任医师和护士积极进行气管插管的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气管插管操作。麻醉科彭晓慧医生进行有创桡动脉穿刺置管,陈彩云医生进行右侧颈内深静脉穿刺置管,为患者后续的液体治疗,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监测做充分准备。我们是一支团结的队伍,目前我们正面对可能是史上最难打的战役,但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赢!在高新EICU值班的第一天,麻醉科主治医师汪欢和郑伟建就在EICU周登川主任、郑云副主任、张阿芳主治医师的带领下参与抢救了一名爆发性心肌炎心跳骤停的患者(图为汪欢医生在调整患者的主动脉球囊反博IABP参数,郑伟健医生在根据患者血气结果调整患者的呼吸机参数)。经过几天的积极治疗,患者目前已有所好转。汪欢和郑伟健医生自己也是“小阳人”,仍有有发烧,咳嗽等不适的症状。但他们作为医生、党员,义无反顾选择坚持在高新EICU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安医麻醉科不畏艰难,为危重患者保驾护航的精神。
麻醉医生一直被称为是神秘的,因此常被称为患者的幕后英雄。当国家和人民最需要我们的关键时刻,我们麻醉人义不容辞的大步走向台前,这是我们安医麻醉人的本色担当和职责所在。图为麻醉科余莉医生在认真参与讨论ICU患者治疗方案,方家佳医生在仔细进行肺部听诊,谢亚平医生在迅速的进行医嘱处理。始终守护,温暖相伴,我们麻醉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
没有哪个寒冬不可逾越,雨后总后有彩虹。安医人是一支团结的队伍,大家互相理解,攻克时艰,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咬紧牙关,必将赢得疫情防控攻坚战的胜利。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