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头颈部的肿瘤仅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原发灶不明的原因可能是原发灶太小或位于粘膜下或原发肿瘤自然消失。
病史摘要
患者:患者,女,51岁,因“颈部包块1年余,进行性增大10余天”之主诉入院。外院超声提示:“甲状腺右侧叶弱回声,TI-RADS 4a类;双侧颈部查见淋巴结,部分淋巴结门未见;右侧颈部诉触及包块处皮下弱回声”;颈部CT平扫及增强提示:“甲状腺右侧叶混杂密度结节占位及强化减低小结节占位,请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不均匀强化,考虑转移或其他”。
外院颈部超声:
颈部CT平扫及增强:
因超声及CT都提示甲状腺右侧叶及双侧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行甲状腺右侧叶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病理提示:“甲状腺右侧叶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灶性钙化”、“右侧颈部III区淋巴结,查见淋巴结肿瘤转移”。
甲状腺右侧叶及颈部淋巴结病理:
患者查见颈部淋巴结转移,但肿瘤原发灶不明确,为了寻找肿瘤原发灶,特来我中心行全身PET/CT检查。
检查所见
PET全身MIP图:
PET/CT融合图:鼻咽顶后壁及邻近左侧壁软组织不均匀增厚,以左后壁为著,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范围约3.8cm×2.0cm×1.4cm,SUV最大值约8.0。
PET/CT融合图:左侧咽旁间隙见稍大淋巴结,直径约0.6cm,放射性摄取增高,SUV最大值约4.3。
PET/CT融合图:病灶邻近斜坡、蝶骨体骨质密度不均匀性减低。
PET/CT融合图: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缺如;双侧颈根部软组织稍肿胀、肌间隙模糊,见不规则片状稍低密度影和散在少许小气泡影,放射性摄取不均匀性增高,SUV最大值约4.7。
PET/CT诊断:1、鼻咽顶后壁及邻近左侧壁软组织不均匀增厚伴FDG代谢异常增高(范围约3.8cm×2.0cm×1.4cm),提示多为鼻咽Ca,请结合病理;左侧咽旁间隙淋巴结(直径约0.6cm)伴FDG代谢增高,多系转移淋巴结;邻近颅底骨质密度减低伴FDG代谢增高,提示肿瘤浸润可能性大。 2、颈部术区及双侧颈根部软组织肿胀伴少许积气,肌间隙模糊,FDG代谢不均匀轻度增高,提示多为术后改变;双侧颈部未见确切肿瘤残留征象;全身其余部位未见转移性病变。 随访病理:根据PET/CT报告,患者做了鼻咽镜检查,病理结果提示为鼻咽癌。
讨论
原发不明转移瘤 ( 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CUP) 是指转移灶经组织病理学确认,并全面常规检查后,仍无法确认原发肿瘤部位的一组异质性较大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 ~ 3%。因为异源发生,CUP临床表现大不相同,包括身体任何部位淋巴结肿大、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不明原因发热或骨痛等。由于常规检查无法有效识别原发肿瘤,大多数患者在临床实践中被予以经验性治疗,虽然某些个体可从中获益,但总体预后不容乐观,中位生存时间仅1年。根据DAVIS 等的回顾性研究,与未发现原发灶的患者相比,明确原发灶位置的患者总体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故明确肿瘤来源对患者治疗方式选择至关重要,为针对原发部位的手术切除、放化疗和个体化特异性靶向治疗提供了明确依据。
原发不明转移瘤的检查方法:目前常规手段为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主要区分首检组织是否为肿瘤,对原发灶的寻找不能提供更多帮助;常规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多处疑似肿瘤灶,但对于检查部位的判断多依据临床经验,存在漏诊可能。同时,CT/MRI可能会遗漏小的和未强化的且器官结构正常的原发病灶。然而组织代谢改变往往早于形态学改变,所以利用氟-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18F-FDG PET/CT) 可以同时获取人体各器官、组织的代谢信息和解剖学信息,弥补了CT/MRI对肿瘤代谢活性判断的缺陷,临床上常用于良恶性病变鉴别、恶性肿瘤分期、恶性肿瘤治疗前评估和治疗中监测、术区瘢痕和局部肿瘤复发鉴别等。
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在常规影像检查无果后,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是发现肿瘤原发灶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对于一些无典型临床症状的CUP患者,采用PET/CT全身显像可以避免检查针对性不强引起的漏诊。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用于原发不明转移瘤的优势:
①常规的扫描方式为全身显影,检查范围大,对于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的原发灶均具有全面探测优势;
②基于分子代谢和生物代谢显影的基础,使得PET/CT在发现微小肿瘤病灶方面比单纯 CT、MRI或超声等影像检查更具高度的灵敏性;
③利用肿瘤细胞“捕获”18F-FDG的能力增高的特性,不仅可以早期发现和确定肿瘤原发部位、大小、 代谢异常程度,还可以准确测定肿瘤远处转移情况。
总结:少数头颈部的肿瘤仅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原发灶不明的原因可能是原发灶太小或位于粘膜下或原发肿瘤自然消失。
据文献报告,颈部淋巴结转移瘤而原发灶不明的患者,约20%~40%经随访发现原发灶在头颈部,但更多原发灶在头颈以外。18F-FDG PET/CT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转移瘤中的上述独特优势,对于那些可以取得较好疗效的不明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更具有临床意义。
因此,对于具备条件的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可作为查找原发灶的首选检查方法。
以上内容来源于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