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样囊肿又称角质囊肿,主要为干酪样粘稠的角化物,常为单发,亦可以多发。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来源:山东省立三院超声医学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小超人
患者女,23岁,于10余年无意中发现右侧大腿肿物,约蚕豆大小,略隆起于皮肤,质地较硬。肿物逐渐增大至鸡蛋大小,且质地变软,无疼痛不适,无破溃。患者未予诊治,为求进一步诊疗来我院,门诊以“右大腿肿物”收入院。患者子发病以来,精深状态良好,体力情况良好,食欲食量良好,睡眠情况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超声所见:
图像1
图像2
图像3
超声所见:右大腿主诉包块区探查:探及大小约4.1*3.7*2.5cm囊性包块,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透声差,呈“裂隙样”改变,CDFI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考虑右大腿表皮样囊肿。
病理检查:灰白椭圆形肿物一枚,体积约4*3*3cm,切面见大量灰白豆渣样物,内壁粗糙,壁厚0.2cm,质软。
(右股外侧)表皮样囊肿。
临床概述:表皮样囊肿又称角质囊肿,主要为干酪样粘稠的角化物,常为单发,亦可以多发。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因包括:创伤植入、毛囊损伤、皮脂腺破裂、发育缺陷等等。大部分观点都支持表皮样囊肿可能是一种单胚胎源性的真性肿瘤。
发病部位: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或皮下软组织层,尤其好发于头颈部及躯干。因创伤致表皮植入而发生的表皮样囊肿又称为植入性囊肿,常见于手掌、指端。
声像图上,皮样囊肿的诊断要点一是看位置,起源于皮肤表皮层,我们可以看到包块的局部与表皮层联系紧密,局部真皮层变薄甚至缺如,二是看边界,边界十分清晰(感染和破裂令论),三看内容,内容物为软化层度不同的角化上皮,超声上显示为细密的腺体样强回声伴裂隙低回声,四看血流,CDFI无血流。(螺纹征是睾丸表皮样囊肿的特征性表现)。
治疗:肿物较大时手术切除,愈合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