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俯卧位的基础上,增加了侧俯卧及坐位姿势,改良了患者长时间俯卧不耐受的问题,减少了姿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年近七十的老李于不久前由120送至浙大二院,急诊“呼吸衰竭”留抢,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该患者既往患有小脑萎缩,本次病情危重。经抢救,积极治疗,以及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于12月29日下午拔除气管插管,3天后转入stepdown病区(渐次过渡病房)继续对症治疗,并予以创新改良的俯卧位通气,现患者病情明显缓解。
什么是俯卧位通气治疗
俯卧位治疗作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一种经济、符合病理生理特征的肺保护通气策略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或危重症在内伴有中、重度ARDS和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复张塌陷的肺泡,改善肺重力依赖区的通气/血流比例,减少无效腔,从而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膈肌运动的位置和方式,利于分泌物的引流,进而改善氧合和廓清气道、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减少患者因氧合障碍导致的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死率。
浙大二院俯卧位通气治疗小组(节律俯康复队)核心成员梁成振介绍,浙大二院特色的俯卧位通气方法——节律性清醒俯卧位通气,是由浙大二院医务部、护理部、麻醉手术部、骨科、中医康复科等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共同探讨创新,在俯卧位的基础上,增加了侧俯卧及坐位姿势,改良了患者长时间俯卧不耐受的问题,减少了姿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梁成振说:“根据指南推荐,俯卧位通气需每次持续(2-7)小时,最好每天累计12小时以上,但多数患者不能耐受持续两小时以上俯臥位,因此我们通过创新改良,使用节律体位改变,即30分钟至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由俯臥位更换为右侧臥位,右侧臥位更换为坐位,坐位更换为左侧臥位,如此循环。”
节律性清醒俯卧位通气
平卧位改俯卧位通气
① 评估患者颈椎、上肢肩肘腕关节的活动度符合俯卧位姿势的需求,把床摇平,患者平卧位;
② 患者侧躺,面对氧气装置,放置枕头和毯子;
③ 由医师、护士、治疗师协助患者翻身至俯卧位,调整枕头的位置,保护骨突隆处,听取患者主诉,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可使用“游泳者姿势”;
④ 将床调整至头高脚低位(10°)。
平卧位改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改右侧卧位通气
① 患者俯卧位状态;
② 由医师、护士、治疗师协助患者翻身至侧俯卧,膝关节弯曲,面对氧气装置;
③ 放置枕头和毯子,保护骨隆突部位。听取患者主诉,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④ 将床调整至头高脚低位(25°)。
俯卧位改右侧卧位通气
侧卧位改坐位辅助通气
① 患者侧卧状态;
② 由医师、护士、治疗师协助患者翻身至仰卧位;
③ 放置枕头和毯子,保护骨隆突部位。听取患者主诉,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④ 将床调整至坐位,尽可能接近90度。
侧卧位改坐位辅助通气
坐位改左侧卧位辅助通气
① 把床摇平,患者平卧位;
② 由医师、护士、治疗师协助患者翻身至侧俯卧,膝关节弯曲,面对氧气装置;
③ 放置枕头和毯子,保护骨隆突部位。听取患者主诉,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④ 将床调整至头高脚低位(25°)。
坐位改左侧卧位辅助通气
视频完整版将在浙大二院视频号发布
俯卧位通气适用范围
①在未吸氧时,患者一旦出现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4%和呼吸频率>22次/min,可考虑实施俯卧位治疗。
②对需要通过鼻导管、氧气面罩、NRBM、HFNC或NIPPV进行氧疗的患者,可根据其耐受性、安全性和舒适度实施俯卧位治疗。
图文| 浙大二院节律俯康复队
审核 | 陈国忠 方序 浙大二院节律俯康复队
责编 | 章晓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