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重症氧疗使用面罩还是鼻导管?面罩吸氧和鼻导管吸氧的区别
近日,“沉默性缺氧”开始出现在新冠感染老人患者中,各地新冠感染重症患者高峰期趋势也尚未放缓。目前,新冠重症救治已成为医疗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救治新冠重症患者和降低病死率的各种医疗手段中,吸氧成为贯穿于新冠重症救治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对症治疗措施,高流量氧疗,也已被多位专家认为是目前新冠感染救治中最有效的方式。
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也特别强调了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和俯卧位通气对新冠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作用。早期持续使用俯卧位通气、做到“应趴尽趴”,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氧合,还可以防止新冠患者从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危重型发展,同时也避免了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新冠重症氧疗使用面罩还是鼻导管?
目前,在常规病房中,氧疗大多选用鼻导管吸氧,除非鼻导管吸氧无法长期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才会选择面罩吸氧。
但在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中,需要快速评估病情后在进行针对性氧疗,根据氧疗标准,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如下:1级:无需吸氧,2级:鼻导管吸氧≤4L/mi,3级:储氧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O)/无创正压通气(NPPV),4级: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或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2级及以上的患者均达到重型与危重型的诊断标准。
因此,在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氧疗的方式也会随病情的变化而转换。但在PACU中,由于肌松残余和镇痛药物代谢不完全的风险,它在不同程度上干扰和抑制了呼吸,导致肺通气和换气的功能受限、呼吸遗忘,风险增加,此时多使用面罩吸氧。
当然,虽然鼻导管吸氧相对简单,氧气需求量也比面罩吸氧少,但可能会导致患者鼻腔干燥不适,患者长时间吸氧或难以耐受。因此,在目前常规氧疗中,会对氧气进行充分的加温和湿化,一次性使用湿化鼻氧管也因其无菌湿化氧疗和操作简单而被广泛使用。
面罩吸氧和鼻导管吸氧有什么区别?
面罩吸氧和鼻导管吸氧都是临床常用的吸氧方式,相对来说面罩吸氧比鼻导管吸氧效果更好。
1、面罩吸氧:将面罩覆盖患者的口部和鼻部,既可以通过鼻子呼吸也可以用口呼吸,吸氧浓度相对比较稳定,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性相对较小,相对于鼻导管吸氧舒适度会更高,老人和孩子的接受程度也比较好。但面罩吸氧会影响患者的饮水、进食和咳痰。
2、鼻导管吸氧:将导管置于鼻腔入口处,用鼻腔呼吸,使用简单方便,不影响进食、喝水、咳痰等。但鼻导管吸氧流量较低,可能会受到鼻腔结构、导管位置变化等因素影响吸氧效果,而且易对鼻黏膜造成刺激,舒适度不太友好。
目前,严重缺氧的重症患者通常选用面罩吸氧,轻中度患者适用于鼻导管吸氧。
温馨提醒: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无论是否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春节返乡期间都要全程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接触人群聚集地,及时接种新冠疫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