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C中国作者论文精选 | 口服SMEDDS可促进淋巴转运和绿原酸对肠系膜淋巴结的靶向性
孙梦嫄 汪小庆 译
中国科技大学生命医学部Sun LAB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刘玉玲研究组发文题为Oral SMEDDS promotes lymphatic transport an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target of chlorogenic acid for effective T- cell antitumor immunity,发现口服SMEDDS可促进淋巴转运和绿原酸对肠系膜淋巴结的靶向性,进而实现有效的T细胞抗肿瘤免疫。
原文献标题:
Oral SMEDDS promotes lymphatic transport an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target of chlorogenic acid for effective T-cell antitumor immunity.
Ye J, Gao Y, Ji M, et al.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vol. 9,7 (2021): e002753.
doi:10.1136/jitc-2021-002753
肠系膜淋巴结(MLN)是免疫系统重要的引流淋巴结,可容纳身体一半以上的淋巴细胞,这表明其具有作为癌症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因此,将免疫调节剂有效输送到MLN这一过程具有激活免疫应答和增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巨大潜力。自微乳给药系统(SMEDDS)能够利用肠道淋巴转运途径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较少关注到SMEDDS在向MLN高效输送免疫调节剂方面的淋巴转运优势。因此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尝试转变给药时的肠道淋巴转运模式:从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到直接向MLN输送高浓度的免疫调节剂。
研究人员研制了包被绿原酸(CHA)的SMEDDS(CHA-SME),用于靶向递送CHA到MLN,进行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他们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了CHA-SME的肠道淋巴转运、对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整体抗肿瘤免疫效力,发现CHA-SME增强了药物通过肠上皮细胞的渗透,并通过淋巴转运途径促进了药物在MLN内的积累。此外,CHA-SME在皮下和原位胶质瘤模型中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将幼稚T细胞诱导为效应T细胞和抑制免疫抑制因子来抑制肿瘤生长,且研究发现CHA-SME在免疫治疗中诱导了长期免疫记忆效应。
总的来说,该文研究人员开发了包被CHA的SMEDDS,结果表明CHA-SME可以有效地将CHA递送到MLN,并能够通过淋巴运输途径促进药物在MLN内积累,将幼稚T细胞诱导为效应T细胞,从而抑制胶质瘤的生长。这为胶质母细胞瘤的MLN-靶向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表明CHA-SME在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增强CHA的免疫治疗效果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作者介绍
刘玉玲,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所长聘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药剂学系主任,制剂室主任,“药物传输技术及新型制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有基于糖脂代谢调节路径的靶向递送系统设计、基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脂质纳米载体构建与递送系统研究、基于抗炎免疫靶向治疗的口服纳米制剂设计与研究。
关于JITC: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JITC)是国际癌症免疫疗法协会(Society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SITC)官方期刊,发表肿瘤免疫学和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旨在促进肿瘤免疫研究领域的科学进步与学科发展。
2021年影响因子:12.485(免疫学领域排名18/162;肿瘤学领域排名25/245)
Citescore:14.3
收稿率:27%
期刊主页:jitc.bmj.com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