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为儿童打针,怎样做到“无痛”穿刺呢?

2023-01-06 11:16   护理人.

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的疼痛评估、不断提高穿刺技术、采用药物与非药物的方式结合父母的参与可有效的降低穿刺带来的疼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痛”穿刺。

 “ 护士姐姐,我怕疼,你打针的时候轻一点儿!”“护士,我家娃怕疼,能不能再换一个打针不疼的老师?”你有没有遇到同样的烦恼呢?如何破局做个打针不痛的老师呢?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pain, 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情绪或类似体验。外周静脉穿刺是住院儿童常见引起疼痛的医疗操作项目之一。

那么穿刺的疼痛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的皮肤可以分为表皮层,真皮层与皮下层,真皮层对疼痛刺激、温度改变和压力感觉的反应迅速,是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感觉最痛的一层;打针是一项创伤性操作,针头穿刺患儿的表皮、真皮及静脉壁,从而引起局部组织短暂、剧烈的原发性疼痛,导致其焦虑、痛苦和恐惧。

那么,掌握无痛穿刺的方法,需要从这5点做起。

1、疼痛评估

静脉穿刺作为儿童常见的侵入性治疗方法,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由于儿童年龄跨度较大,认知能力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穿刺操作前、中、后根据患儿的年龄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量表进行疼痛评估。

对于3岁及以上无认知障碍的儿童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数字评定量表、Wong-Backd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疼痛的评估。

对3个月~3岁的儿童、认知障碍儿童可使用疼痛行为量表,则观察儿童的表情、肢体运动、活动、哭泣和可安慰性5个内容进行疼痛评分。

在穿刺前常规评估疼痛,根据疼痛的评分结果,给予个性化的舒适护理,降低疼痛带给患儿的各种不良影响。因此,选择适合儿童发育水平的疼痛评估量表至关重要。

2、提高穿刺技术

护士应保持良好的心情,在工作中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穿刺时应集中精力,快速、准确地操作,要有一针见血的信心, 减少额外的痛苦。

首先,我们需要掌握穿刺技巧。进针时:采用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针体与皮肤角度呈30°~45°角,见回血后,立即压低针柄将针头沿静脉进针少许;快速进针是无痛注射的关键所在,进针时的速度越快,患者疼痛反应时间就越短;当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应尽量减少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进针长度一般控制在0.3~0.5 cm。

其次,针头拔出时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这也易产生痛感。那么拔针时:速度要快,用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在皮肤进针点与进针点稍上方垂直方向,稍加用力,按压 2~5 min,以防错位按压引起的皮下出血、淤血至疼痛的现象,切记按压针眼时忌边压边揉。

对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儿童,我们可借助血管可视化技术(如近红外光、多普勒超声等设备)提高穿刺成功率。由于多次失败的尝试会给儿童带来疼痛,延误治疗,限制未来的血管通路使用,增加费用,并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INS指南提出每名护士每次对同一儿童外周静脉穿刺次数不超过2次,同时穿刺失败后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再次穿刺。学习是前进的动力,我们应积极参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儿童外周静脉穿刺疼痛评估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非药物干预

分散注意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的恐惧、焦虑和与静脉通路相关的急性疼痛感知。外周静脉穿刺时,对于大龄儿童我们可以采用听故事、玩游戏、给予棒棒糖、奖励贴纸、练习深呼吸、互动对话的方式;对于较小的宝宝可采取母乳喂养、安抚奶嘴和拥抱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当宝宝的注意力资源被用于专注于一项分散注意力的任务,那么就几乎没有时间去关注痛苦的刺激。分散注意力成本低,使用方便。

4、药物干预

儿童静脉输液治疗临床实践循证指南指出,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前,外用的局部表皮麻醉药物都能舒缓儿童因操作所致的疼痛。临床中可采用局麻药物利多卡因、丁卡因乳膏或者贴片,置于穿刺部位,待药物发挥作用时,再进行穿刺可降低疼痛感。

5、父母参与

父母是儿童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父母的鼓励与支持有利于改善儿童疼痛管理的效果。穿刺前,操作者需要与儿童的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其在静脉穿刺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指导父母应用心理干预技术如深呼吸、使用幽默或鼓励性语言等帮助儿童消除儿童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使儿童能够正确面对静脉穿刺。

同时,操作者与儿童和父母说明选择合适穿刺部位的重要性,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观察要点,以便输液的顺利进行。在父母的陪伴下,可有效减少儿童对疼痛的感受。因此,应发挥父母在静脉穿刺中的积极作用。

小结

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的疼痛评估、不断提高穿刺技术、采用药物与非药物的方式结合父母的参与可有效的降低穿刺带来的疼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痛”穿刺。

参考资料:

[1]宋学军,樊碧发,万有,张达颖,吕岩,韩济生.国际疼痛学会新版疼痛定义修订简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09):641-644.

[2]WHITEHORN A.Effectiveness of Vibratory stimulati on onneedlerelated procedural pain in children [J].Best Practice:Evidence based Information Sheet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2020,22(10):1- 4.

来源:护士网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针,穿刺,静脉,护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