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是亲本细胞的迷你说明版本,具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的主要囊泡内聚集体。
外泌体的囊泡组成
外泌体具有磷脂双层,并含有各种外泌体膜表面蛋白。生物合成的外泌体膜由氟磷脂、膜联蛋白、GTP酶、鞘磷脂、胆固醇、神经酰胺和MHC-II组成。除此之外,内体特异性四蛋白和生物发生相关蛋白出现在外泌体膜的表面。Tetraspanins(CD9、CD9、CD37、CD53、CD63、CD81和CD82)是参与外泌体融合,渗透和侵袭过程的外泌体表面蛋白。热休克蛋白(Hsp27、Hsp60、Hsp70和Hsp90)也作为应激反应的一部分大量包装在外泌体中。Hsp参与抗原结合,呈递,甚至通过疏水相互作用防止未折叠蛋白质的体外聚集。细胞粘附蛋白(整合素、乳粘蛋白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也存在于外泌体中,有助于外泌体与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融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MHC)I类和II类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MC)衍生的外泌体中,这些分子在免疫调节中起关键作用。MVB形成蛋白(Tsg101,Alix和Vps)是参与外泌体释放和运输的外泌体蛋白。Rab家族蛋白(Rab2,Rab5,Rab27,Rab35和Rab7)也存在于外泌体中,并参与外泌体的生物发生、释放、运输和MVB与质膜的对接。
脂质的组成被认为根据外泌体的来源而不同。然而,大多数外泌体由鞘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肌醇组成。这些脂质在囊泡膜形成和外泌体稳定性中具有功能。表皮生长因子(EGFR)信号转导蛋白、β-连环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和粘蛋白也是可能参与受体细胞中细胞信号传导事件的外泌体成分。
外泌体是亲本细胞的迷你说明版本,具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的主要囊泡内聚集体。囊泡包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主要由其供体细胞决定。根据最新研究,外泌体中发现了大约4563种蛋白质、194种脂质、1639种mRNA和764种miRNA。外泌体的核心由蛋白质、核酸和酶组成。外泌体蛋白也是基于来源和亲本细胞的杂项。糖蛋白,ESCRT蛋白和膜转运蛋白(相关的溶酶体蛋白,CD13和PG调节蛋白)也是外泌体囊泡的组成部分。取决于细胞源的其他主要成分包括;组蛋白、核糖体蛋白、泛素、主要穹顶蛋白和补体因子3。与代谢酶相关的蛋白质,如脂肪酸合成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1、ATP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1/M2、ATP柠檬酸裂解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过氧化物还原素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醛还原酶是外泌体囊泡中鉴定的一些常见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